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期待我们身边的类博物馆越来越多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1月22日   08 版)

        在声音和味道中寻找老北京记忆、用清代的投壶与好友来一场游戏、亲自参与一件数字“展品”的制作……这些体验都能在博物馆序列的新成员——“类博物馆”里实现。今年3月,北京市第一家类博物馆挂牌,目前,全市类博物馆数量已达20家。记者发现,这些场馆以更多元的展品、更开放的展陈方式,成为市民文化生活新选择。(11月13日《北京日报》)

        对于博物馆,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但是对于“类博物馆”的概念,很多人可能还是第一次听说。所谓的“类博物馆”,是指具有或具有部分博物馆收藏、展示和教育等性质与功能的场馆,包括纪念馆、名人故居、军史馆、厂史馆、校史馆、村史乡情馆、陈列馆、规划馆、美术馆、艺术馆等。

        和传统的博物馆相比,类博物馆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比如和“官办”博物馆相比,它们一般由企业乃至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再比如在规模上,内部设施上等等,可能没有“官办”博物馆那么“高大上”,但是它胜在“小而专”“小而美”,往往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能够带给参观者不一样的惊喜和体验。

        在各种类博物馆里,其中吸引观众的一个“卖点”之一,就是它的开放性、包容度。传统的博物馆由于展出的文物、物品等等都比较珍贵,多数时候都会把展品放在玻璃展柜里供参观者参观浏览,以避免参观者私自触碰、抚摸展品,对展品带来损害,同时还有着严格的安保措施。

        虽然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客观上确实拉开了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而在大多数的类博物馆,观众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从展柜中拿出展品,更好地观看、研究、浏览。比如北京祥体育博物馆,展出了2000余件古今中外的体育藏品,观众可以向工作人员申请将展品拿出展柜,零距离接触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类博物馆在近年来的大量出现,本身也是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结果。由于类博物馆一般由社会力量来兴办,而其背后,往往是某个人或一群人的私家珍藏。这意味着收藏者具有了更大的格局,能够秉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原则,愿意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收藏成果,也就是愿意和更多人分享经过自己收藏、整理的精神和文化财富。

        类博物馆的大量出现,不但让一些原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具有一定年代感的物品得以在大家面前得到展览,满足了无数人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官办”博物馆的一种有益补充,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选择。尤其是,类博物馆往往不向参观者收取门票,因此也得到了大家的欢迎,很多人都把参观类博物馆作为自己出游当中的重要打卡点。

        我们希望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扶下,这样的类博物馆越来越多。

        广西桂林市 苑广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