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读诗漫笔(24)

    深刻动人的唐人投宿诗

    顾农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1月15日   15 版)

        唐朝官方在交通要道上设有若干驿站宾馆,为过往官员提供服务,这里不对其他旅客开放,一般的普通士人只有向庙宇或住户寻求借宿。

        唐诗里写投宿于寺庙的甚多,如杜甫(612-770)有《游龙门奉先寺》:“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题目里说是“游”,而内容只是抒写夜宿于奉先寺的见闻和感想。寺庙是古代重要的公共空间,这里一方面大量接受世俗社会的捐助(布施),同时也提供若干社会公共服务,为过客提供食宿即为其一。这后一方面让它很得人心,也有利于多收香火钱、古人纯朴,普通民居的主人和前来投宿的客人往往都非常热情有礼貌。唐人描写投宿于民居的诗中多有佳作,如李白(701-762)的《宿五松山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颇可见主人荀老大娘对客人的热情与尊敬;李白对于达官贵人以至皇帝都敢于大摆其明星架子,而对这样清贫纯朴的民间老妇,却非常尊重,自称惭愧。这样的人际关系何等深刻动人!

        刘长卿(709-780?)的五绝《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云: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深山中的人家很穷,家无长物,其时还有阻于风雪的未归之人,但主人仍然热情接待了暮色中前来投宿的客人。后来主人家的未归人终于在夜里回来了,大家这才放了心。恶劣的天气,更衬托出人情的温暖——对此读者和诗人刘长卿一样深受感动。唐代不愧是中国古代的盛世,人际关系之关爱和谐令人仰慕不已。

        和平年代的投宿故事还不算多,到战乱时期情况就不同了。这方面最著名的诗也许是杜甫的《石壕吏》。投宿的诗人亲眼看到“有吏夜捉人”,于是“老翁逾墙走”,由老妇出门应对,而她在诉了一通苦之后却主动提出“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要去当一名战地炊事兵。杜甫此诗写于乾元二年(759),当年春天,对付安史之乱的官兵吃了大败仗,兵员亟待补充,他投宿的这一家虽然已经付出了重大牺牲(“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而主妇老太太深明大义,准备自己上前线去。杜甫既忠君又爱民,在这种情况下简直说不出话来,他既不赞成官方恶狠狠地抓壮丁,又高度评价民间老妇的爱国热情,在这样内心充满矛盾的两难境地里,诗人一言不发,陷入了痛苦的深思。

        平时同情“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战时既不反对“老翁逾墙走”以避捉人之吏,更高度评价以身报国的老妇。这正代表了唐代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动人风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