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1月01日 星期三

    新知新识

    子非鱼,安知鱼之梦?

    苗德岁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1月01日   16 版)

        《动物会做梦吗:动物的意识秘境》,[美]戴维·培尼亚-古斯曼著,顾凡及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7月第一版,59.00元

        我儿时的故乡临近濠水之滨,故自小便熟读并背诵了庄周的“庄子与惠子逰于濠梁之上”。二位先贤有关“鱼之乐”的那番对话,曾激起我幼小心灵里的莫大好奇,并将其深深地镌刻在脑海里。后来我在美国读博时修了《动物行为学》的课程,也曾对动物的意识、情感、梦幻和想象力等心理官能现象及其演化倾注过极大的关注,这不能不说是与儿时的好奇有着某种关联。

        近年来在我普及达尔文学说的过程中,又重读了《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达尔文在书中列举了许多动物(尤其是高级灵长类)日常所表现出的“七情六欲”方面的证据,强调动物心理官能的复杂性,并认为它们也是通过遗传,并在自然选择干预之下逐渐演化而来的,并借此论证了人类起源于动物的假说。

        除了喜怒哀乐等情感表现和心理能力之外,达尔文在书中还指出:许多鸟类以及哺乳动物中我们所熟悉的狗、猫、马等大多数高等动物,均能产生清晰的梦,它们在睡眠中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足以说明这一点。我想,大凡养过宠物的读者朋友们,恐怕对此都不会陌生或持有多大异议的。然而,心存这一信念是一码事,科学地阐明和求证则是另一码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被认为是对“人之梦”进行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而对动物方面(比如“鱼之乐”和“鱼之梦”)的科学研究,尽管20世纪科学家们已在破解动物睡眠密码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对“动物梦行为”的研究才日渐增多并进一步成熟起来。

        《动物会做梦吗:动物的意识秘境》一书,为我们了解这一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和现状,提供了一个可供普通读者“管中窥豹”的捷径。然而,这远非一本可供消遣或作为“茶余酒后”谈资的轻松读物;书中包含许多硬核的科学内容以及颇为深入的哲学讨论,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阅读方可。

        该书分为四章:1.动物梦的科学;2.动物梦与意识;3.动物界中的想象;4.动物意识的价值。另有引言“堕入梦乡”与“结语:动物主体,世界构建者”。“引言”以轰动一时的美国公共电视网(PBS)“自然”节目的纪录片《与章鱼接触》开头,简要介绍了一位生物学家如何与一只雌性章鱼“海蒂”朝夕相处、亲密接触并研究其做梦“情景”的故事。“海蒂之梦”展现出,章鱼虽然只是一种头足类无脊椎动物,但它并不“低等”,更不“愚蠢”,而是“一种聪明、天生好奇、个性独特的生物”,非但能识别同类、解决复杂的问题,而且还能在睡眠中进入体色斑斓多彩变化的梦境! 因此,这种“章鱼梦”显示了她是“有意识的主体”,而不是浑浑噩噩的愚蠢动物。作者坚持认为,像许多哺乳动物的梦一样,章鱼梦进一步彰显了:在人类世界之外,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其他世界——神秘的、陌生的、不为人知的动物世界;动物跟我们一样,也在睡眠中做着光怪陆离的梦……

        在第一章中,作者系统梳理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研究案例,从解剖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及动物行为学等诸方面的证据和角度来讨论动物做梦的生物机理。尽管这些是非常复杂、困难的研究课题,在概念和方法上也难免存在某些局限性,然而作者强调指出,其中绝大多数证据均支持了一个结论:人类并非自然界唯一的做梦者。不过,窃以为:既然作者谈到了无可争议的做梦者人类,或许在讨论“动物梦”之前简要介绍一下“人类梦”的知识(比如,我们对人类做梦的研究和解析的发展过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类同。

        正如“鱼之乐”并非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是哲学问题一样,“动物梦”也既是科学问题又是哲学问题。许多研究者之所以对“动物梦”的真实性持犹豫态度,往往是怕被指责为运用“人类中心主义”的研究方法。“我们必须用最好的哲学来审视最好的科学”——作者在第二章里主要讨论了第一章里所陈述的生物学证据在哲学上的意义。作者身为哲学家,因而对本章的讨论驾轻就熟。作者认为,做梦者不可能没有意识;为此,他介绍了意识的SAM模型,即:S代表主观体验,A代表情感色彩地体验事件,而M则代表元意识。在梦的现象学理论指导下,作者认为:所有做梦的人或动物必然具有主观意识(即S,倘无主观或自我,便谈不上梦想),大多也有情感意识(即A,梦境总是带有情感色彩的:无论是美梦还是噩梦),少数可能还具有元意识(即M,也就是对思维的思维,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做梦)。

        在第三章中,作者进一步讨论了梦的想象特征,他认为:梦代表了广义想象力的一个完整光谱,包括白日梦、幻觉及闪回(即回放),从而把对动物意识的讨论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做梦者(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必须具备心智(即想象力——包括创造力、虚构能力与幻想能力等),作者因此讨论了上述各种能力在梦中的表现形式。作者试图构建一个动物学的而非人类学的想象力假说,并以猴子在睡眠中表现出的视觉上的幻觉以及小鼠在迷宫中表现出的思索或做白日梦为例,来阐释动物界的想象。在我看来,该章有趣之处是作者试图阐明梦幻如何把短暂记忆最终巩固成为长期记忆。

        作者在最后一章“动物意识的价值”中,主要从伦理层面讨论了我们认识并承认“动物梦”的重要性,即其道德价值或道德力量。作者认为,梦揭示了“动物既是道德价值的载体,又是道德价值的来源”。换言之,认识到动物梦的真实存在,将进一步模糊人类与动物界之间的“楚河汉界”式的界线,便在伦理上要求我们需要人性化地对待其他动物——我们的兄弟物种。

        作者在书末的结语里进一步总结了动物的主观性,并将动物视为“自身就有完整意识、不容侵犯和应该受到尊重的主体”。无论我们是否同意作者的全部观点或结论,这都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和思考的书,它严重削弱乃至于推翻了“人类独特论”(human exceptionalism)。

        作者行文流畅,而译者的译笔精准沉稳也增加了该书中译本的可读性——谨以书末最后一段的译文引文为例:

        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一书中,将动物梦定义为“不由自主的诗歌创作”。动物是非刻意而为的诗人,它们通过不倦地将旧事物与新事物结合和重组,创造出“辉煌和新奇的结果”。本着这种精神,我希望我们接受下列观点,即梦代表构建主观世界的艺术,梦是动物的心智在睡眠中唱给自己听的颂歌。通过给听众听这些颂歌,哪怕不是用人的语言来唱,我们也开始一项揭露真相的任务,即由于我们自己的傲慢使我们看不到动物和我们一样,也是自己体验的创造者,也是自己现实的建筑师;它们和我们一样,也是世界的构建者,即使是睡眠的冥河激流(stygian currents)把它们拉进深渊,并让它们飞进镜中也是如此。

        总之,这是一本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并具有一定阅读门槛的好书,我毫无保留地将它推荐给大家——祝大家阅读愉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