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1月01日 星期三

    作家访谈
    报告文学是行走的文学,也是使命文学;报告文学要时刻保持文本自律,也要保持清醒理性的头脑;报告文学要有艺术之美,也要有思想之美。

    纪红建: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1月01日   11 版)

        《大国制造》,纪红建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68.00元

        痴迷过诗歌,写过散文和中短篇小说,最终,纪红建倾情投入到报告文学创中。这是和他在部队时从事新闻和军史工作有关?还是和他骨子里对文学始终充满激情、天然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关?总之,自他的报告文学《哑巴红军》在《中国作家》发表,并有五十余家报刊转载引起强烈反响之后,纪红建便坚定了他的报告文学创作的“主攻”方向。

        近几年,纪红建的创作题材覆盖乡村振兴、大国制造、生态文明等。长篇纪实小说《家住武陵源》真实描述和记录了一个土家族小姑娘眼中的贫困、脱贫和乡村振兴;报告文学《彩瓷帆影》,既探秘中国制造远销海外的文化和经济因素,也描绘出一部数千年中西文明交流史的历史图景;最新推出的报告文学《大国制造》,真实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恢宏历史,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精神风貌。《大国制造》既解密了湖南制造业风生水起的“密码”,亦是解读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的“样本”,让我们在中国工业发展画轴徐徐展开的全景中,看到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一代代工业人的筚路蓝缕和艰苦奋斗,以及普通民众的魂牵梦萦。

        中华读书报:制造业是大国崛起的一个基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础,把握这样的重大题材,对你来说是否有一定的挑战?创作中你觉得主要有哪些方面的难度?如何应对?

        纪红建:毫无疑问,制造业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推进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还是创作题材上来说,都属于重大题材。采写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不仅深刻感受到了发展的艰难,工业人的艰辛,自己的创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波澜壮阔的中国工业史,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我需要做好功课,恶补这方面的知识,知晓其发展脉络。另一方面,工业题材不是我熟悉的领域,当我真正面对精细、庞大、冰冷、坚硬的机器时,我竟然有些束手无策。尤其是面对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面对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灯塔工厂等现代化工厂时,我感到了陌生甚至理解吃力。真正走进工业的内核,发现它的灵魂和思想,这是我创作好这部作品必须解决的课题。于是,我深入制造业企业,走到生产一线,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故事,与他们同喜同忧。

        中华读书报:《大国制造》堪称一部关于中国制造业的百科全书,以湖南的制造业为主,以点带面,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的辉煌历程。如何尽可能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制造业,又不失专业水准?

        纪红建:我深知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的难度,也知晓这对一部工业题材的报告文学的重要性。基于此,一开始,我就本着“化简为繁”的态度去采访,对于自己陌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领域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力争做到融会贯通,对陌生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自我描述,这样才能向读者进行生动、鲜活、有效的传递。这也是我这些年来报告文学写作的一个自我要求,不论是何种题材,对于所采访的人物或是事物,必须做到烂熟于心才动笔。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尽可能将专业知识融入人物故事中描写,这是化解专业知识的有效方法。

        中华读书报:在全书的结构上,你是如何考虑的? 无论是描写当下还是“穿越”到古代,“我”始终在场,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叙述方式?

        纪红建:报告文学的结构最能体现作者对被描述人物和事件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大国制造》的整体结构是按制造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布局的。作品以两条线索推进,一条线描写了新时代以来中国制造业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由跟跑、并跑到逐渐实现局部超越的艰辛过程;另一条线体现了中国制造业,或者说中国工业百年来波澜壮阔、血泪交融的历程。当然人物和故事主要集中在新时代。“我”始终在场,与我创作历来的风格有关;也与我坚持的,不论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都要走到现场的理念有关。这是一个报告文学写作者的基本职业操守。当然,“我”在场还能更加生动、鲜活、精准的表达,特别是情感的表达。

        中华读书报:作品成功塑造了中国企业家的群像,也写到湖南的工业历史及人物,如曾国藩、左宗棠等,贯通了湖南工业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在历史和现实的处理上,你是如何把握的?

        纪红建:虽然是两条线,并写到了工业历史和近现代以来一些与此有关的重要历史人物,但作品的重点还是记录当下。写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烘托当下工业人追求的价值与意义。对于历史的描写,只是对关键性的工业人物、工业事件进行勾勒,而对于当下包括改革开放精神、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在内的时代精神,我不惜笔墨大书特书。

        中华读书报:不论是《乡村国是》《彩瓷帆影》,还是《大国制造》,你的作品都视野开阔、格局宏大。

        纪红建:《大国制造》除了将笔触延伸到洋务运动,同样也将笔触延伸到了世界第一、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乃至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将中国制造业置于世界工业全局中进行记述与考量的。其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终究是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创新既需要全人类的积累,也需要有多元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碰撞,还需要全球更广阔范围的资源和市场,唯有顺应新变革、新趋势,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新变化,以不断创新的精神迎接新挑战,携手打造全球制造业命运共同体,方能为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中华读书报:2018年8月,《乡村国是》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能否谈谈你的创作理念? 你认为好的报告文学应该具备哪些因素?

        纪红建:我的创作理念是,在文本上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与自律,最大限度追寻事物的真实和真相,坚持艺术与思想、真诚与良知的表达。我觉得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要有艺术之美、思想之美和文化之美。除了文学的呈现,精神向度也是报告文学价值结构中重要部分,当然在精彩的故事、感人的精神背后,应该是文化的底色。总之,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不只是文学的呈现,还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政治学、社会学、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等,它应该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是一个作家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