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了缅怀季羡林先生,继承老一辈“集成人”的精神,把弘扬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事业传承下去,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10月20日,由《东方文化集成》编委会、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联合线装书局主办的《东方文化集成》出版30周年暨季羡林先生诞辰112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北京大学副校长宁琦表示,《东方文化集成》的出版不仅搭建起我国东方学研究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特别是有力地推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融通互鉴,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宝藏。
与会专家认为,该丛书于1993年在季羡林先生倡导并亲自主持下创办,迄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自1997年正式出版第一批专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出版200本高水平东方学研究的学术论著,获得了海内外的广泛好评,被认为是一面弘扬东方文化自信的大旗,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开拓性、前瞻性和时代意义的文化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他在前人“预感”的基础上,做了历史的、现实的、理论的扎实探讨,得出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互起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结论。《东方文化集成》是季羡林基于其“21世纪东方文化将再领世界文化风骚”等论断而倡议出版的、送给当今世界的、迎接21世纪“东方文化复兴”的大型学术工程。《东方文化集成》放眼人类,审视东方;放眼东方,落脚中国。它通过挖掘整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振文化自信,抵御文化虚无主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该丛书自1993年开始策划,1996年开始陆续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天津人民、昆仑、北京大学、线装书局等6家出版社出版,近30年已推出《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易学哲学史》《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国哲学大纲》等共156种200本。线装书局总经理王利明表示,《东方文化集成》正是顺应了中华复兴的时代大势,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广泛关爱、支持,才走到今天。线装书局《东方文化集成》的出版没有辜负季老的期望,从2019年开始接力出版《东方文化集成》,有20种26册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
据了解,《东方文化集成》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国东方学研究层次最高、阵容最大、最具学术权威的一套专著。它锻造并储备了一支优秀精干的“东方学”队伍:汤用彤、季羡林、张岱年、朱伯昆、林庚、吴良镛、王永兴、池田大作、加藤周一、杨昭全、郭应德、陈嘉厚、叶渭渠、汤一介、朱维之、乐黛云等,都是东方学领域的老一辈学者,他们的作品具有经典传承价值。老中青三代学者齐心协力,聚集在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大旗下,讲述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国价值,体现中国影响、中国力量、中国方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道风景线,蔚为大观。“这在东方是第一次,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创举。”据不完全统计,已出版的200本高水平专著中,有近三分之一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项,有的还获得了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被许多国家的图书馆收藏,获得了海内外的广泛好评,被认为是一面弘扬东方文化自信的大旗。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淑静说,《东方文化集成》并非只是一代人之学术,而是一代接一代、生生不息的传承。
《东方文化集成》既是近一百多年来东方各民族复兴运动的精神产物,又反过来促进了东方民族的文化觉醒尤其是中华文化的复兴,提振了东方各国尤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东方文化集成》为什么能坚持出版30年,并获此成就? 与会专家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东方文化集成》创办时初心明确、且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二是“集成人”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以季羡林为首的编辑部同仁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也就是张殿英教授常说的“集成人”精神。什么是集成人精神? 概括地说,集成人精神就是“文化自觉,不畏岁月,淡泊名利,甘心奉献,脚踏实地,严谨治学”的精神。 (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