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图书推荐

    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0月11日   19 版)

        《科技自立自强:体制与政策》,陆昊主编,中国发展出版社2023年7月,66.00元

        ■钟紫君

        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由此可见,国家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项国家复兴的重要基石。基于此,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研究员陆昊主编、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科技自立自强:体制与政策》这本书从科技赋能的底层逻辑上进行了深度调研,并形成可行性建议,为政策制定、企业发展以及激发人才创新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从长期看,世界经济大变革大分化大调整的趋势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世界背景与时代背景。中国人的全球使命,在最近百年来推动了全人类的工业化,这是中国的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发展起来的产能,也需要带着经济全球化继续向前走,才有自己的空间。于是提出科技自立自强:一是打下基础,二是抓住机遇,才能找准中国经济的出路。近几年,我国的科技企业在国际上不断出现被卡脖子事件,从中兴到华为,从光刻机到射频芯片,受到了西方的层层制裁,提升科技产业的自主可控迫在眉睫。想要打破西方技术垄断,必须从基础建设中建立良好的循环体系。该著在总报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径、体制和政策》篇章中,强调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不断增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等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快速涌现,并明确提出应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优化创新环境,力争在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中赢得主动权。

        建设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体系,涉及产学研多个层面的体制机制调整。在专题报告一《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科研机构使命与战略定位》篇章中,通过对国内现状的梳理、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梳理及其他先进国家的优势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国家科研机构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更好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议和方案。在专题报告十《促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中,提出加快布局育种4.0,构建适应智慧育种的研发体系,并提出以立法形式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配套技术和执法手段、有重点推进优化品种审定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种业知识产权转让制度并强化对育种创新的激励等三条意见,给决策者提供了清晰的论据和论断。

        此外,我们也要承认在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才能做到找差距、补短板。用空杯心态去面对严谨的科学,才能厚积薄发,实现弯道超车。在专题报告五《技术育成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环节》中提出,我国存在应用技术研发环节缺失的重大挑战,建议以定位于解决“死亡之谷”新型研发机构为创新网络内核,引导技术育成的市场方向。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一代科技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技术进步将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变革,继而引发全球性的生产、投资、贸易格局的大调整。所以,中国想要在新一轮国际经济格局大调整中取得优势,必须紧跟形势,并作出判断和对策。在专题报告九《以科技自立自强维护产业链安全》给予了更多底层建设的思考。

        当前,我国正站在一个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的新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如果想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地基,形成一套良性的逻辑闭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唯实求真、守正出新,科技才能走向更加进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