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儿童文学本质上应该是“艺术”,而“浅语”即浅易的语言是这一艺术形式的载体。好的儿童散文正是最为契合“浅语的艺术”这一特质的。

    《那年春节没回家》:儿童散文的浅白与雅趣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0月11日   16 版)

        《那年春节没回家》,孙卫卫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23年8月第一版,32.00元

        ■王珏

        散文是最能看出作家的心性品质、交友生活、读书雅趣之文体,但往往适合儿童看的散文却是屈指可数。或过于低幼浅显缺少故事性,难于吸引儿童;或过于哲理难于理解,语言艰深味如嚼蜡。那么,什么样的儿童散文才适合孩子们阅读呢?

        被誉为“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的林良先生曾提出了儿童文学是“浅语的艺术”这一观点,儿童文学本质上应该是“艺术”,而“浅语”即浅易的语言是这一艺术形式的载体。好的儿童散文正是最为契合“浅语的艺术”这一特质的。

        散文集《那年春节没回家》是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的散文新作。孙卫卫的作品很多,有《班长上台》《一诺的家风》《装进书包的秘密》等儿童小说,有《小小孩的春天》《我小时候》等散文。他的散文新作延续了以往的语言风格,自然、朴素的语言传递出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文集中有白描现实生活、回忆童年的散文,有“微思录”般的哲思随笔,有关于读书、买书、交友的生活实录,有情牵文友和扶持新人的杂文书信等。从中窥见到孙卫卫不喜热闹、不喜浮夸、不喜虚与的人生态度。不是流水账日记,不是虚幻空洞的文学自恋,也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的名利,而是捧出一颗赤诚之心,充满真情实感地与自己对话,与青少年读者们交流。这些浅近直白的语言,讲生活,讲读书,讲情操,讲格调。

        《我与书》一文开宗明义写到:“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也可以说在写他自己这本书。这本书不会以出版的形式呈现,但是它是存在的。”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写作的姿态,散文是面对自我,面对内心的。这与朱光潜先生在《论小品文》中曾说过的:“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说话,再其次是向许多人说话。”此意不谋而合。

        又如《微思录》中《放下》一章写到:“该放下的是要放下,不该做的也不要去做,但是,全部放下就好吗? 我看未必。还是古人说的好,恰到好处,过犹不及,不好全都放下,也不好全都放不下。”《做人准则》这一章中写到:“一件事,不管是大是小,还是要先做起来,再说做好。”《微思录》中的哲思是小的、短的、浅的,也是真的,诚的,美的。字字浅显直白,句句深刻精辟。

        整本文集通读下来,几乎都是这样的语言风格。尤其是每一篇的题记部分,更是从文中撷取最为精华的点睛之笔,作为文眼“立片言而居要”。看似无心的落笔,实则蕴含深意。

        孙卫卫曾说过:“读的散文多了,我有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把散文当小说来写,就是散文在体现散文特点的同时,是不是有一定的故事和情节,特别是给少年儿童看的散文。如果一开始就不吸引他们,他们肯定没有兴趣读下去。散文在少儿文学领域就很难得到发展,依然是‘小众’。至于内容,也不要总是回忆,或忆苦思甜,或简单地非此即彼,这似乎已成了模式。”书中收录的文章大多以读书视角为切入点,描述其性格的塑造、习惯的养成,充分展现了“书”的重要性。在孙卫卫眼中,生活就是读书、买书、写书,由此衍生出很多有趣的事情。

        《我与书》《刊物的影响》《二曲书店》这几篇写的都是作者年少时读书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去镇上书店里买书时的兴奋;是订阅人生中的第一本杂志的喜悦;是每期杂志必不可少的摘抄、编号和上架的执着;是购书卡永远多过银行卡的忘我;是去旧书网站上淘书如遇故人相逢的庆幸。正如张恨水先生在《读书百宜录》中讲到的:“读书有时,亦须有地。善读书者,则觉一切声色货好之处,无不可于书中得之也。”

        《文学笔会》《那年春节没回家》《到张之路老师家搬书》《买〈耕堂劫后十种〉》这几篇散文写事中见着人的雅趣。无论是“我”参加文学笔会时遇见的诸多儿童文学界的名人名家的憧憬;还是编辑催稿春节未回家的遗憾惆怅;亦或者是和好友安武林一起去张之路老师家搬书时,赢得挑书“竞赛”后的窃喜。一个个关于书的故事,人的故事,融为一体。书的命运如同人的命运一般,正如作者在《买〈耕堂劫后十种〉》一文中说到:“书和人一样,也是有命运的,比如孙犁的这些书,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到我的书房。”

        人与人的之间的故事,也是通过一本本书连接在了一起。《朋友周益民》一文中,看到了一位难得见面,却又常常“见面”的良师益友;《姚卫伟老师》一文中,同名谐音的缘分将两人的师徒情谊延续了近三十年;《陆三强先生》一文则回忆起在未来出版社合作出书的点点滴滴;《篆刻家王满平》记叙了跨界相识的网友,以书为媒,心心相惜;《非同一般的“巡阅使”》则是用风趣幽默的笔调描写了“粗中有细,刚中带柔”的爱花又爱书的安武林。可以说,读书有境,亦须有情。这几篇写人的散文,有的以故事为线索,有的以回忆为线索,都充满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散文集中还有好几篇孙卫卫写给青少年的寄语和书信。有对年轻一辈的期许与鼓励,有以成长为鉴的经验总结,有自身读书写作的方法论。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读书和写作到底为了什么? 从大处说,希望影响更多的人,让我们这个世界更美好。从小处说,守住自己的内心,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做一个认真的人,踏实的人。”孙卫卫不仅自己努力践行着,也激励着年轻一辈乐学善思,努力上进。

        儿童散文是浅语的艺术,既是浅语,又是艺术。孙卫卫的散文不做作,不牵强,自然洒脱,文语浅白,取义人生智慧。若能再以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举重若轻的姿态和笔法,则更添几分儿童文学以少胜多的轻盈质感,更增几分内在的艺术魅力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