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9月27日 星期三

    《鲁迅小说大全集》的“大眼睛”

    宋立民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9月27日   15 版)

        看到“裘沙、王伟君绘”的《鲁迅小说大全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十年前鲁迅博物馆与天津美院合编的《怒吼——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图录》,因为封面都是木刻,黑白分明。

        然而,细看却颇多不同,后者是紧绷的肌肉、握紧的拳头与怒吼的口型,而前者却是木刻与手绘的合一。尤其是封面一分为三(后来才明白是有意的“三圈式设计”),左边是咸亨酒店的酒坛子,右边站着穿长衫的鲁迅,且并不“横眉怒怼”,而是十分冷静。那手绘鲁迅右手端着一只药碗,让今昔的中学生一看就想起来课文《药》。如此“直奔主题”的设计,自然引发了设计、出版与鲁迅研究界共同的注意。

        首先是“用眼睛做封面”,大胆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其次是插图,“偏师借重”的裘沙夫妇绘画鲁迅的“大写意”。正因为走的是“草根时尚”路线,套书的策划者很需要从“显学”里发觉一点与众不同的“隐学”。在鲁迅研究圈里,“我以我血荐鲁迅”的裘沙夫妇无人不晓——仅仅画鲁迅著作,就有鲁迅小说全集的插图本,《朝花夕拾》的插图本,《鲁迅论文·杂文160图》《鲁迅作品人物图典》等——这对伉俪一生创作了2000多幅鲁迅的画,在中外举办鲁迅画展数十次,可谓念兹在兹,终生不渝。陈漱渝先生曾评价说:“裘沙先生是画鲁迅为业、为乐、为使命。”1983年,裘沙被确诊肝癌,提前写下了自己的墓志铭:“这是一个用自己的一生,真正认识到鲁迅的意义,将自己毕生精力献给鲁迅事业的人。”裘沙夫妇26幅小说里的人物被排在《鲁迅小说大全集》卷首:“狂人”的惊惧、孔乙己的和善、闰土的淳朴、阿Q的悲催、高老夫子的油腻、祥林嫂的绝望,乃至女娲的性感、大禹的冷峻……“写意”是表像,“勾魂”才是真谛。

        这部书的第三个特色是翻译与导读,剑走偏锋普及鲁迅的“大局观”。从中学到大学,鲁迅小说家喻户晓。但是为何鲁迅戛然而止不再写小说? 除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共计33篇小说之外,鲁迅还有什么未竟的写作计划? 这些都是关注鲁迅的读者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关于鲁迅的“小说搁笔”,以往惯用瞿秋白的权威解释:“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地把他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这当然是重要的原因,然而,导读学者进一步告诉读者,鲁迅同样可能遇到了审美与创作的“瓶颈”,例如想写杨贵妃,却苦于很难做到“历史场景的复原”,因为复杂的“写景”与鲁迅擅长的“写人”不同。多年的书斋生活,又使得“生平极少游玩”的鲁迅“对于为了写小说去亲身体验生活搜集知识则兴趣不足”。作为自由撰稿人,长期“在报刊中生活”的鲁迅,又实在缺少与社会的广泛接触。既然鲁迅先生当初写小说之际的自我定位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小说即论文”,类乎萨特的小说即存在主义的讲义,那么,先锻造“投枪匕首”亦未尝不可。加之回忆题材的局限、都市生活的短板、宁缺毋滥的原则……鲁迅的不再写小说,既是“不为”,也是“不能”。这样的解释既有学术的深度,也回答了坊间的困惑。于是成为“小说大全集”的“课程小结”。

        鲁迅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这种“白描”技法用在了出版家身上,同样立竿见影。鲁迅先生142岁了,在另一个世界对视这“大全集”的“大眼睛”,相信热爱美术的先生也该露出欣慰的微笑的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