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9月27日 星期三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英国史》为我们呈现了历史、历史剧与历史剧作者时代间的紧密联系与深刻关系。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英国史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9月27日   11 版)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英国史》,[英]马里奥特著,虞又铭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第一版,68.00元

        ■杨罕琚

        莎士比亚系列历史剧中的人物往往比其历史原型更为人熟知,而莎翁的戏剧创作亦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普罗大众对于英国历史的认知。数百年来,莎学研究中不乏对于莎翁本人及其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政治理念的探讨,而莎翁历史剧研究尤其往往着眼于此。

        完成于一战时期的《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英国史》便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莎学研究,而是一部以莎翁史剧为线索、追溯其所涉及的英国历史与政治课题的论著。作者马里奥特爵士(Sir J.A.R.Marriott)既是任教于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家,同时是一位活跃于议院的保守党成员。因此,《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英国史》或许应首先被视为一部历史(尤其是政治史)读物。这一性质在该书的叙述顺序上便可见一斑:马氏选择以剧作的背景时代远近而非其创作先后为序,自13世纪初的约翰王时代讲起,历四代王朝与数位英王,至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亨利八世时代结束。

        这样的安排自然有其意义。我们必须注意到该书的创作背景:彼时正是英法主导的旧秩序崩溃的20世纪初,英帝国的政治环境面临可能是数百年来最严峻的挑战。而莎翁所处的文艺复兴时代亦是英国史上的剧变时代:除创作于所谓“雅各宾时代”(Jac⁃obean Era)的《亨利八世》(1612),莎翁名下的英国历史剧皆完成于英国击败无敌舰队之后、最为鼎盛的伊丽莎白时期(1558—1603);这一时期的英国固然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外部威胁与内部纷争,却在本土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浪潮下高速发展,逐渐建立起新时代的海洋霸权与世界秩序。

        马里奥特在该书中多次指出莎翁史剧写作的“非直接性”——这位文学巨匠总以某段“足够久远的过去”为媒介寄托对作家本人所处时代的观点——而马氏亦何尝不是以莎翁史剧为媒介,寄托他本人作为学者与政客对于所处时代的观点。马氏在“前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地说:“英国历史剧系列对于英国及英语世界而言,都具有一种政治意义,在当下此刻的历史背景下,它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会过分。”马氏指出,研讨莎翁史剧是为了使英国坚定信心,为“战争接下来的困难与牺牲做好准备”,同时在和平重归后“充分关注国内的矛盾与纷争”。换言之,马氏写作此书的目的,即是自家喻户晓的莎翁史剧中汲取思想资源,作为他认为自身时代所需“重温”的政治“教益”。

        因此,《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英国史》不可避免地具有强烈的时代与地域印记,它反映出20世纪初一战背景下英国国内的一种“国家主义”式的政治思考。在书的首章,马氏即将莎翁定义为一位“热忱的爱国者”,称其作品为“爱国戏剧”,并将此作为全书的基本共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马氏同时代的读者们的一种共识。这一点满溢于谈及《亨利五世》——莎翁笔下最为辉煌的史剧与主人公之一——的章节之中。马氏认为,《亨利五世》是莎翁为“曲终奏雅”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末年歌颂致敬的“爱国戏剧的顶峰”,而他确实像多数传统批评家那样,在书中鞭辟入里地展现了莎翁在塑造“亨利五世”这一果决、直率、高贵的英雄式的戏剧角色与政治人物时的“品味与智慧”以及“诚挚的国家情怀”。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马氏关于莎翁史剧的政治思考是建立于这一国家主义的基础上,那么这些思考——虽未必点明——必然是有意识地为其所处时代的某些具体政治问题提供启迪性的路线。在谈到《理查三世》中约克王朝的悲剧时,马氏特别声明:“国家团结,这正是历史剧系列的要义所在。”在此段乃至全书中,马氏一以贯之地从英国国家角度出发,剖析莎翁时代面临的历史问题与不同戏剧中的历史问题以及马氏本人所处时代的历史问题之间的种种深刻关系。在这一“国家团结”的共识之上,马氏努力归纳的,是“适合所有时代及大多数情况的政治教训”。

        一方面,马氏认为,都铎王朝王权膨胀的威权政治清除了兰开斯特与约克王朝时代的内忧外困,而莎翁亦相应地在历史剧中以一种民族“自觉”,赞美伊丽莎白时代的“国家统一”与“社会团结”,同时对于女王统治后期的风雨将至提出告诫。而另一方面,在以《理查二世》为代表的剧作中,通过分析莎翁对于君王形象的塑造与戏剧主旨的安排,马氏揭露出莎翁关于统治者能力的思考,尤其是对“业余政治家”掌权以及权力纷争提出严厉警示。

        一百余年后的今天,或许马氏的文学观点与政治理念稍显陈旧,但是该书对于中国普通读者而言还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首先,马氏较为细致地呈现了不同莎翁史剧的素材来源,并将其中剧情与霍尔(Edward Hall)与霍林斯赫德(Raphael Holinshed)等编年史家的“正史”进行对比;而马氏从政治史的角度对这些历史原型的矛盾与发展也作了颇有见地的剖析。这些剖析则最终为莎翁史剧的阐释而服务:虽然自谦为“业余者”,马氏对于莎剧中的人物解读不乏其独到心得。马氏的政治理念需求并未使他预设刻板的条件,而是能借助与历史材料的对比,敏锐地捕捉到莎翁这样一位“铁面无私的性格考察者”在刻画人物时的复杂与微妙。

        抛开其时代性与政治性不谈,作为一部普及性的莎翁史剧读物,《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英国史》可以引领读者回望历史,从而看到历史、历史剧与历史剧作者时代间的紧密联系与深刻关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