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9月20日 星期三

    作家访谈

    李骏虎:走出山西写山西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9月20日   11 版)

        《文明叶脉——中华文化版图中的山西》,李骏虎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第一版,58.00元

        在写作中尽可能地把自己了解到的省外的做法和理念跟山西进行对比研究,以求“致用”吧。

        70后作家李骏虎主创小说,最爱写的却是散文。从十几岁时的亲情散文,到中年之后的历史文化散文,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一种心理需要。早些年创作,是想写就写的状态,后来工作日渐繁忙,没有大块的时间来作小说,他常常“借机”写点散文。阅读兴趣也从虚构作品向历史哲学转移,尤其近年来醉心于中华文明探源,读到喜不自胜时乘兴下笔,非但没有丝毫的写作疲累,反而仿佛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通常能够用万把字的篇幅梳理重述一段历史。

        收入《文明叶脉——中华文化版图中的山西》里的《百纳汾水,文明叶脉》《复兴之树》等都是这么写成的。

        《文明叶脉》分为7部分,分别是“文明叶脉”“人文精神”“表里山河”“锦绣龙城”“赤子之心”“东西南北”“梦回天府”。春秋时晋国的地形图,是一片桐叶的样子,而今天的山西地图,也像剪成玉圭形状的梧桐树叶。这是之所以称山西为“文明叶脉”的外因,内因是汾河是这片叶子的主脉,汾河的百余条支流是这片叶子的叶脉,数千年来,三晋文化随汾水注入黄河,汇入中华文明的血脉。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中国古代建筑宝库,文旅资源丰富多元,李骏虎用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向读者呈现出了一个历史人文地理极为厚重的山西。

        去年9月,李骏虎出任山西省作协主席后,首先开设了“名家精品孵化室”,提出打造“新时代文学晋旅”品牌,借助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与全国各大期刊和出版社联合推出“晋旅”作家作品,希望像当年《当代》杂志推出“晋军崛起”一代作家一样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第三个山西文学现象,期待能够使新时代山西文学得到高质量发展。

        中华读书报:《文明叶脉》角度切入得很好,发掘了山西在中华文明不同阶段的历史性贡献、新时代建设文化强省的底蕴优势等。为什么从小说转向非虚构?

        李骏虎:《文明叶脉》的写作有点“无心插柳”的意思。2020年的夏天我被中央统战部选派到四川省挂职,原本想着借这个机会在蜀中多走走多看看,每个星期写一篇关于四川人文地理的随笔,书名都想好了,就叫《读蜀记》。到任后工作越来越忙,倒是利用工作调研机会基本走遍了21个市州,14个月的时间里却只写了五六篇东西。本来算是一个流产的写作计划了,没想到回到山西,14个月来在四川挂职和南方省份调研的经历,却让我对山西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旅融合发展产生了全新的对比思考,先是写了一篇为太原寻找文旅宣传语的《太原不太远》,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反响很大,后面又写了《从江南到山西》,社会关注度很高,就继续扩大研究范围,写了《黄河文明与三晋文化》。就这样写了一系列散文体的调研报告,最后出版了《文明叶脉》。

        中华读书报:在结构上看得出来你很费心思,纵向选取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与晋紧密相关的几个关键阶段,横向上就文旅融合和文化产业这一新时代课题,把山西同四川和南方省份进行了对比。

        李骏虎:这样的架构,其实是“取巧”,因为毕竟不是研究历史文化的学者,我只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作家。中华文明主要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所以也被称为华夏文明,而山西作为黄河大峡谷的腹地,也被称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孔子定《尚书》自尧始,尧都平阳就是我的家乡山西临汾,陶寺遗址也佐证了中华有五千年文明史。而元末明初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又有着复兴中华融合血脉的伟大历史意义。山西在中华文化史上至关重要的节点很多,所以只能以点带面地写一写。

        但是相对于几乎是全国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来说,山西的文旅融合和文化产业发展与四川和南方省份相比还是滞后的。这一方面是受我们传统的“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制约,另一方面也是农耕文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勤劳精神造成山西人不尚休闲的传统理念,而旅游的核心是放松身心不是“受教育”,山西人会干不会玩,就成了发展文旅的障碍内因。同时发展文旅产业消费是第一位的,山西人又是最能攒钱而不善花钱的。我也是离开山西工作后,才发现这些根深蒂固的理念和产业模式都与新时代的文旅融合发展格格不入,于是在写作中尽可能地把自己了解到的省外的做法和理念跟山西进行对比研究,以求“致用”吧。

        中华读书报:这并非你第一次挂职,你如何看待挂职对于自己的创作的影响?

        李骏虎:在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的方式中,挂职是比较在场的方式,挂职是作家了解社会、关注民生,洞察时代、介入现实的渠道,对于发现素材、激发灵感、尤其塑造时代人物作用很大。我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回到家乡挂职县长助理,激活了农村生活的富矿,写出《前面就是麦季》,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前两年又跨省挂职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写出了这本《文明叶脉》,更大的收获是也因此解决了自己书写身处的时代的困难,构思好了一部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只等着工作不太忙的时候就下笔。

        中华读书报:走出山西写山西,眼光和视角有何不同?

        李骏虎:“当局者迷,而旁观必审。”我在山西工作的时候跟有些人一样觉得山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挂职期间每个月回一趟山西,渐渐发现“这也不错,那也不错”。山西有两大丰富资源,一是煤炭资源,也因此承担起国家的“能源保供”任务,给二十多个省市区协议价供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人居环境都在新时代取得了日新月异的瞩目成就,很多早年来过山西的朋友近年再来,对山西的变化都感到震撼。我们的另一大资源是历史文化资源,所谓“地上文物看山西”,都听说山西的文物古迹多,来了一看才发现比想象中更多,这是很多朋友的亲身经历。但就转型发展、文旅融合、文化产业来讲,我们还是受着传统观念和产业结构的限制,需要进一步学习南方省份,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比如说,旅游产业的核心是人和消费,山西需要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也需要引导消费、扩大内需。这些都是离开山西看山西的一点感悟吧。

        中华读书报:写作《文明叶脉》,和你之前的散文写作有何区别? 写作心态上是否也有很大的差别?

        李骏虎:之前写作散文是文学性第一位,主要走心;写《文明叶脉》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目的在“致用”,同时享受着思考的乐趣。我是把这本书当作调研报告来写的,我们民盟的先贤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就是散文化的调研报告,我基本上学习的是这个体例,虽然不能望其项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写作和编辑这本书,让我觉得作家还是要有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文学有时候只是一种帮助你思考和表达的手段,而真正的思想在历史本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