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水居
这个标题,是作家毕飞宇给季云女士《闲有家:爱与生活的随想》一书写的序言里的一句话,也是我读这本书时,像泡泡一样不断冒出来的念头。
毕飞宇的原话是这样的:“季云的笔触是游走的。现在,她是一位旅行家,她在她的过往里游历,当然,她也在她的书本里游历。对她来说,生活开始了,她愿意把一切看作她的风景,一花一世界。”
其实,毕飞宇的话只说了一半,后一半没有说,大概是语言的留白艺术吧。把一切看作风景,得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心中要有一副催化剂,能把眼中所见——不管是惹人爱的玫瑰,还是讨人嫌的荆棘——都转化为赏心悦目的风景。这个催化剂,就是萌芽并根植于心中的爱和美。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智慧的苏东坡,即使粗缯大布裹身,也遮不住他神采飞扬的精神外溢。凡夫俗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是因为腹中无诗书,缺少把“裹生涯”转化为“气自华”的催化剂——爱和美的积淀,“粗缯大布”的现实日子,就无法升华为眼中的美妙风景。
“把一切看作风景”的关键词是“愿意”。人生之路,开满鲜花,也遍布荆棘,一切并不天然都是风景、都能看作风景。必须要有“愿意”的价值取舍和主观能动,付出艰辛追求,厚植心中的爱和美,“煞风景”才可能被催化生成“好风景”。
所以,“愿意把一切看作她的风景”这句话,解开了说,就是:季云有追求爱和美(风景)的强烈意愿并为之不懈努力,因之,沿途的一切泥泞荆棘、鸡毛蒜皮,最后都沉淀为她眼中的风清云淡、阶柳庭花(风景)。
一切并非都是风景,那人们为何不在心中多积蓄爱和美,让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是美丽的风景,却偏偏还要去面对那些讨厌的荆棘泥泞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隐藏得更深的哲学命题:如何看待挫折和苦难,怎么样培植心中的爱和美。
孟子云,生于忧患。心中的爱和美,并非天外来客。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等生活的诸般磨难和历练,正是构筑心中爱和美的砖瓦木石。爱和美又消融新的苦难,合成新的爱和美,循环往复,内心便愈强大、人格更完善,气质越华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季云女士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她以自己的心路历程,直观具象地诠释了“生于忧患”的哲理内涵,提供了爱和美的孕育密码,启发和引导读者按图索骥,把人生沿途的一切荆棘泥泞,用心中的爱和美,催化生成一卷卷美丽风景、一场场人生盛宴。
学者王国维将人生分为三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执着和迷茫,“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追求和努力,正是孕育心中爱和美的沃土。当历练和磨难达到一定的量级,便豁然开朗、顿悟人生:蓦然回首时,目光所及处,已然如灯火阑珊处的那个意中人一样,通体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读《闲有家》,你会发现季云的成长轨迹,正好契合了王国维的这三重人生境界。她有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向爱向美的强烈意愿、望而不得的迷茫苦闷;她为了心中的爱和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付出了不懈追求;她最终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跨越,蓦然回首,一切的荆棘和泥泞,都已是她众里追寻了千百度的“那人”——诗意和审美的风景。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季云执着地叩问梦想的大门,也为听不到回应而徘徊彷徨。
《闲有家》开篇“我的四季”一文,我们就能看到一个不向命运低头、执着追寻梦想的强者形象:“那时,我常常在星夜里对着遥远的天空自问:女孩子就不是人吗? 生女孩子的人家就有错,就要无端受气吗? 女孩子就该一直受人欺负吗?”“我不服!我要给自己改名。”“我再也不想叫季建男了。我跟我父和娘嚷着,我要改名,我要改名!”
你看,这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不到十岁的小姑娘对命运发出的质问! 虽然有困惑和不解,但这稚嫩的呐喊声,和朝着心中那个“我”迈进的铿锵步伐,让每个读者,即使隔着书页,也都能清晰可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季云为了心中的爱和美,与命运做了毫不妥协的抗争。
季云的“坎坷高考路”,令人唏嘘。从1997年12月第一次参加高考,到1982年走进大学校门,季云的6次高考,竟出现了两次登分错误。一次少计了50分,一次把直接把“74”分登成了“47”分。
这样造化弄人的命运玩笑,老天爷居然有闲心和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开两次! 当最终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季云写道:“原有的热情、幻想和渴望已被消耗尽了,当真的听到录取的消息时,我却出乎意料地平静。”这当是一种怎样的欲哭无泪和识尽愁滋味后的欲说还休啊!
“衣带渐宽终不悔”式的不懈追求,在季云的职业生涯中一以贯之。她在“读书的年轮”中写道:“阅读的过程是极其枯燥和辛苦的”,“我也曾经烦过、哭过、恨过、骂过,最后,对于财务清算、ERP系统、EVA考核、企业党建、企业文化、战略预算等等难题,还是硬着头皮一个一个通过‘毫不惜力’地学习攻克了下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走过荆棘与泥泞,收获鲜花和美景。
那么令人心碎的坎坷高考路,季云却这样说:“高考是我最珍贵的成人礼,让我在那么年轻的时候饱尝艰辛、委屈和苦痛,让我学会人生所必需的妥协让步、隐忍自制和坚韧不拔。”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爱和美把苦和难催化成新的爱和美,再化解更深的苦和难,既是因、亦为果,最终成就一个圆满的季云。与其说这是命运对季云的馈赠,还不如说这是季云对自己的奖赏更准确。
尤其是在“滋味生活”这一章,你看,找到人生真谛、蓦然回首的季云活得多么率性、纯粹、空灵和通透啊!
她写血豆腐:“这么好吃的血豆腐,要和家人分享才对。于是,盖上盖儿,放在一边。可是,经不住诱惑,又打开盖儿,吃了一块,又盖上。过了一会儿,还是没有控制住。结果,全吃光了。”一块血豆腐,就能让读者在捧腹之间,重温“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般的赤子之心、天性之美。
她写菜市场:“提着一袋鱼和水,一路上听它活奔乱跳,搅得水和塑料袋子沙沙作响,哪会不开心呢?”一条挣扎在塑料袋中等待下锅的鱼的摆尾声,就能让馋嘴的季云听出开胃又开心的餐前音乐的曼妙来,快活简单到不可救药。
她写空心菜:“空心菜并不需要借助鸡肉鱼来提升自己的鲜美度,它自带睥睨一切、横而不流的主角气场。没有什么可以与它配伍,一切,都是它的佐料。”“无论是整条下锅,还是只取叶头茎尖,不变的都是对烈火的追求。”一把平凡到无名的空心菜,季云就能炒出这么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美学意象。
难怪她要说:“余生的好时光,我愿意这样度过:要么在书房,要么在厨房,其余一半的时间,我用来逛菜场。”
厨房菜场,柴米油盐,有人眼中的烟熏火燎、一地鸡毛,却成了季云的人生好时光、一路好风景。
西语有谚:你看到的,都是你愿意看到的。
季云的《闲有家》让我们明白,你心中盛满了美,眼中所见便是鲜花盛开;你心中充盈着爱,目之所及便是其乐融融。你看到的一切,都蒙着你内心的主观面纱,打着你审美的价值烙印。这大概就是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所谓的“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吧。
字面上,《闲有家》写的是作者一路走来看到的“景”,但字背后,却隐藏着看风景的“人”境界升华的“道”。读懂了这个“道”,就读懂了季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这个时候的季云,轻松自如地游走于厨房和书房,雅致与市井并行,书卷味与烟火气共存,谈笑皆鸿儒,又满心欢喜地寄情于“庖厨之间”,洗手做羹汤,让家成为修身养性的道场,让爱成为生产幸福的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