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康慨
47岁的牙买加裔英国小说家扎迪 · 史密斯(Zadie Smith)出版了七年来的首部长篇小说。
《骗局》(The Fraud,下图)厚464页,9月5日和7日分别在北美与英国出版,并迅速登上了9月24日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位列硬皮小说类的第八名。
《骗局》是一部万花筒般的历史小说,以维多利亚时代轰动英国的蒂奇伯恩案为背景,描绘了一幅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伦敦和英国社会的全景式画卷。
失踪多年的罗杰·蒂奇伯恩本为家族爵位和财富的继承人,据信已于1854年25岁时死于海难,但母亲始终相信他还活着,并根据传言,在澳大利亚报纸上刊登寻子广告。1866年,一个来自沃加沃加的屠夫公开宣称自己是罗杰·蒂奇伯恩,前往英国认亲,上法庭索还家产。原告的营生是屠夫,相貌举止也与屠夫无异,因此遭法庭驳回后,又因伪证罪成为被告,最终获判14年徒刑。
出人意料的是,社会上掀起了一场相信屠夫、支持屠夫、崇拜屠夫的运动。大量的职员、教师、店主、工头、女佣、厨师成为狂热的拥趸,认为监狱里的“罗杰爵士”是普通人自己的贵族,他之所以不获承认,全赖整个精英阶层的蓄意迫害。
但此案及其运动在史密斯的小说里只是背景。她笔下另有两位真正的主人公,一个是花甲之年的苏格兰寡妇伊莱扎·图谢,一个是曾经身为奴隶的牙买加老头安德鲁·博格尔。伊莱扎和小说家表哥威廉·安斯沃思(1805-1882,实有其人)共同生活了30年,为他做管家和编辑,安德鲁则是沃加沃加屠夫的证人,对自己在此案中的角色有明确的信念。
在一次为蒂奇伯恩案举办的筹款会上,伊莱扎见到了一头白发、衣着光鲜的安德鲁,立刻被他吸引住了。笃信正义和废奴主义的伊莱扎开始采访安德鲁,请他讲述在牙买加希望种植园度过的悲惨童年和来到英国后做男仆的屈辱经历。听着他对殖民主义罪恶的生动控诉,伊莱扎希望将来自己也写一本书。她怀疑表弟没有才华;怀疑他成功的朋友查尔斯·狄更斯是个道学先生和恃强欺弱的恶棍;怀疑英国是个门面国度,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牙母英父的史密斯1975年生于伦敦,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就读本科期间写出长篇小说处女作《白牙》(White Teeth,1997),描写白男黑女阴差阳错的婚姻,兼及时代与文化的碰撞,一举成名。
但此书受到著名评论家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的批评。他将《白牙》称为“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人物并非真正活着,因此缺乏“道德严肃性”。史密斯坦然接受了批评,承认此书文风夸张而狂躁,并自陈几年后再读《白牙》,才十句就觉得恶心了。
《骗局》是史密斯的第一部历史小说,也是她迈向脚踏实地现实主义的最新作品。
周丹译《白牙》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于2008年。史密斯的其他作品在中国亦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