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
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莫砺锋先生精研唐宋诗词四十年,久负盛名;又以专家身份从事文化普及工作,面向社会大众讲解经典诗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深受观众和读者欢迎,网络上所谓“圈粉无数”是也。新近出版的《宋诗鉴赏》就是他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又一力作。
该书是韩经太先生主编“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中的一种。按照丛书体例,是书选录宋诗、宋词各100首,加以注释和鉴赏。这是有难度的工作。当然,采用广义的“诗歌”概念而将宋代诗词并录,此前已有同类著述。如1980年,季镇淮等四位先生编注的《历代诗歌选》,第三册“宋代诗词”部分即选了95首诗、83首词。莫先生这本新书,是在《全宋词》增订本、《全宋诗》全部出齐后的新选注和新赏析,可谓新形势下同类著作的“升级版”。由于现存宋诗多达25万首,宋词也多达2.3万首,要从如此海量的文本中各选录100首“名诗”,无异于沧海采珠,难度极大,而此书之贡献亦可见一斑。
作者的目标是“选录宋代诗歌中最为家喻户晓的代表作,兼顾它们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向读者贡献最有阅读价值的宋代诗歌精品”,希望“既能体现宋诗、宋词各自的特色,也能体现宋代诗歌的整体风貌”。职是之故,书中所选篇目,绝大多数带有表征意义。从作者的鉴赏评价得知,它们或是文学历程的路标,或是时代风格的典型,或是群体风格的代表,或是个人风格的标志,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读者翻阅目录和鉴赏,即可大致了解两宋诗词演变的基本线索和脉络,获得“史”的根基和厚度。作者坚持从文学立场和诗歌实际出发,不以唐诗标准裁量宋诗,不屈服于流俗,也不迁就“网红”专家,从而能将具有时代风貌和普遍价值的宋代诗词精选出来。譬如黄庭坚《六月十七日昼寢》诗,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和《管锥编》里评价甚高,但《宋诗选注》则限于当时特殊的环境而未选,莫先生选入此诗,详细阐明其高妙之处,认为“此诗小中见大,典型地体现出黄诗的独特风格”,并且指出,“昼寢”本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细俗事,黄庭坚却能将它写得“奇趣横生,意境高雅”,“这正是他倡导的‘以俗为雅’的成功范例,值得重视”,从历史和美学两个维度辨明了黄诗的价值。选录诗词难,面向习惯了《唐诗三百首》趣味的普通读者选录宋代诗词尤其困难,《宋诗鉴赏》坚持其“代表作”和“精品”两大原则,以选见史,精中选精,可谓别具手眼。
该书不仅选目精当,文本的注释和校勘也力求简要到位,内容包括版本交代、背景介绍、难字注音、异文校定、典故说明、词语解释和文意疏通,行文要言不烦,解释透彻易记,处处体现出深厚的文史学养。作者在每一首诗词文本后面都首先说明版本来源,基本上出自权威的《全宋诗》和《全宋词》,但也绝不盲从,而是注意与相关别集和选本作对勘,对重要异文择善而从。如吕本中《柳州开元寺夏雨》“水涨初闻万壑流”一句,“流”一作“留”,方回《瀛奎律髓》选此诗作“流”,批语曰:“刊本误,余为改定。”莫先生引此而从之,为吕诗提供了更优的文本,对王冕《墨梅》“只流清气满乾坤”诗句的“流”“留”之争也有参考价值。他如辛弃疾《贺新郎》“那堪说”三字,《全宋词》作“犹堪说”,该书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校改为“那堪说”;刘克庄《沁园春》“饮酣鼻息如雷”,“鼻息”,诸本皆作“画鼓”,此据夏承焘先生《唐宋词选》校改为“鼻息”,皆严谨可信。坊间普及读物,甚至学校教材,往往缺乏版本意识,不注重文献出处和异文优劣,导致“真本”不彰、俗本流行乃至谬种流传。相比之下,《宋诗鉴赏》无疑提供了来源可靠、版本权威的诗词文本,堪称出类拔萃。
注释方面,作者紧贴文本、紧贴历史,力求简明准确,不作耳食之谈。如辨析指出,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而胡铨要到孝宗乾道七年(1171)才除“宝谟阁待制”,故词题中“待制”二字乃后人添加;刘辰翁《兰陵王》“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句,或谓“江令”指江淹,然词后有原注“二人皆北去”,考江淹生平无北去之事,而江总在陈朝做到尚书令,可称“江令”,陈亡后入隋朝,可谓“北去”,故此处“江令”当指江总。如此注释,一去普及读物中随处可见的人云亦云之病,拨去迷雾见真相。
鉴赏部分,该书对作品的构思、立意、用字、声韵、结构、修辞、技巧等进行鉴赏、分析和评价,前人已有详细讲解者直接引述,不再展开,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和要点,剖析疑点和难点,不卖弄学问,不故弄玄虚,贴着文本讲文学,评析明晰深入,行文清透流畅,每篇作品的鉴赏实可当作一篇文艺随笔来阅读。
作者深谙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道理,故对作品的结构、字词、声律多所措意。对柳永《八声甘州》,逐一分析“对”“渐”“望”“想”四个领字(一字逗)的含义和作用,总结说“这些领字都是仄声字,都是一字顿,它们使得词意起伏跌宕,也使得全词声调苍凉激越”,又指出“潇潇”“苒苒”乃叠字,“清秋”“冷落”乃双声字,“长江”“阑干”乃叠韵字,“渺邈”乃双声叠韵词,“它们使得全词声情摇曳,富有声情之美”。对张耒《海州道中》,认为此诗在声情上颇有特点,一二句押平声阳韵,三四句转押入声屑韵,后四句又转押平声麻韵,“随意转韵,声情古朴,很好地衬托了诗人在荒凉秋景中的萧索心情”。这些都是今人阅读诗词容易忽略的地方,恰又是诗词魅力之所在,经作者一一抉发道出,读者遂能体会艺术之奥秘、文士之用心,还能增长文体学、文艺学知识。
该书的鉴赏多运用辩驳和比较的方法。宋代诗词诞生至今已有千年,期间产生了许多评论意见,对一些作品的理解歧见杂出,有些说法似是而非,有些甚至积非成是。作者抓住争议的要害,三言两语廓清谬误,给出最具或然性、合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如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首联“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清人冯班讥刺说:“第二句,睡时不向西!”纪昀则为陈与义辩护:“次句言睡起出门,正见苕溪东流耳。冯氏以‘睡时不向西’诋之,太苛。”作者指出,冯班因对江西诗派有偏见而至误解,纪昀所辩亦未中肯綮,“其实首句明言‘冻初融’,可见冬季苕溪冰封,待冰融方见河水东流耳。此联写出了心情久抑,因见春景而兴致初生的细微感受”。结合上下文和现实生活情景,驳误会,立正解。吴文英词,长期被指责为“拆碎下来,不成片段”,作者通过赏析其名作《莺啼序》,明确反驳说这“实为误解”,并进一步强调,“此词堪称抒写‘爱’与‘死’这两重主题的杰作”,“无论是主题走向还是艺术水准,它都称得上是宋代婉约词当之无愧的一件代表作”。文学批评史上的公案至此了结。该书的比较法,有诗词文对照的文体比较、不同诗人词人之间的作家比较、“瞻前顾后”式的历时演变比较、“左顾右盼”式的共时写作比较,在比较中揭示作品的深刻思想和高妙艺术,发现言外之意,彰显文士之兴会、匠心和语言艺术之微妙。如何理解和评价宋诗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将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二派是否符合历史实际、其利弊何在? 读者跟随该书的辩驳和比较,逐渐领悟了宋代诗词的这些重大问题,既体味到作品的多重美感,也收获了丰富的文学史知识,对阅读其他作品也有启发。
选本是确立经典的重要方法,也是普及经典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莫砺锋先生这本《宋诗鉴赏》有着深厚的文献学基础、广阔的文学史视野和独到的文艺学见解,是一部精当明晰的宋代诗词选本,已形成鲜明的自家面目,将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