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读王蒙老师的文章和书,对王蒙老师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
其一,上世纪80年代,王蒙老师针对当时很多作家读书不多的情况,提出了“作家学者化”的倡议。提得非常有针对性且迫切。当时那批“作家”,听从王蒙老师的,可能就有了进步,甚至脱胎换骨。当时王蒙老师自己,已经是个学者了,“王蒙解读传统文化经典系列”正是他“学者化”的体现。
其二,我大学的时候就是学古代文学的,当时看到王蒙老师解读李商隐的《锦瑟》,以及后来解读《红楼梦》,真是觉得耳目一新。李商隐历来最难解读,“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一个作家能够把古代文学讲得那么好、那么精彩,我印象特别深刻。
王蒙老师的“王蒙解读传统文化经典系列”,我此前读过一些章节。当时我的老师余恕诚先生把王蒙老师发在报纸上的讲庄子的文章剪下来收集到一起,让我好好读。我当时在《光明日报》上写一个“老鲍谭古”专栏,余老师让我学学王蒙老师。当然我觉得我学不了,王蒙老师那样一种高度,那样一种文风的恣肆、随心所欲,一定要有一种身份、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拥有一定的智慧才敢那么做。虽然学不来,但我把王蒙老师当作一个标杆。
“王蒙解读传统文化经典系列”,从经典解读角度来说,很有特色。我这么多年来也在做传统经典的传播,包括在大学讲课,以及后来在《百家讲坛》和社会上的各种场合讲传统文化。这种传播的主要问题是,它面对的不是专业人士,而是非专业受众。面对非专业受众讲传统文化,有一些地方非常值得注意,而王蒙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王蒙老师的这12本书,我读下来发现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它是传统经典的阐释版。经典是历久弥新的,王蒙老师这套书就是对这些经典的进一步阐释。虽然王蒙老师自谦不是做这方面专业研究的,专业方面得益于前辈的学者和专家,但实际上,所有的人都得益于前辈的学者和专家,对经典的研究是代代相传的。王蒙老师写的传统经典解读,学术上非常扎实。
第二,它是传统经典的接引版。王蒙老师在序里提到了“接轨”这个词,我觉得可以换一个词——“接引”,相当于一个成人弯下腰把孩子抱起来。传统经典有高度,也有它的难度、深度,它在大的传统框架下面;如果对整体框架不够了解的话,很难对经典里面的某些观点、某些表述、某些概念有很好的理解。王蒙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弯下腰来把我们“抱”起来,让我们能够得着经典,相当于“接引”我们一下。大众有接受传统经典滋养的权利,只是在这方面能力有所匮乏,需要学者找到一个更好的路径把这种滋养传达给他。
如今是大众传播的时代,大众传播和精英传播有很大的区别。在专业的场合给专业的听众做专业的传播,可能很简单,具有学术品格和专业性就可以了;但大众传播要求的就不只是这些,不仅要保持学术品格,还要有大众喜闻乐见的风格。很多人有误解,做大众传播是不是可以不要学术品格或降低? 绝不是这样的,要降低的只是大众接近传统经典的难度。虽然在传播的方式方法上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但是经典本身具有的高度没有办法降低。我们需要找到一些途径让大众更容易接近经典,在拥有学术品格的同时还要拥有表述上的大众风格。传统文化经典确实存在与现代、现实“接轨”的可能性,问题在于如何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王蒙老师在这套书里很好地启发了我们。
当下,传播者要有学术的专业性,要有学术的高度,还要有更多的人生体会。孔孟老庄荀列他们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几乎都是“江湖中人”,他们说的话,没有人生体会是讲不出来的。解读他们也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人说,王蒙老师活了别人的好几辈子。这种人生阅历对于经典的解读是不可或缺的。如今有的人从幼儿园开始,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校园,一路读到博士,毕业后又留在大学,讲起经典来索然无味,为什么? 因为他没有人生阅历,所以讲的话不亲切,缺乏有滋有味的感觉。王蒙老师这一套书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把人生阅历放进去了,所以我们读起来特别有收获,读者会读得很感动。
第三,它是传统经典的现代版。经典的现代性是经典的本质之一,之所以能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在每一个时代它都具有当代性。《论语》这样的书在汉代有汉代的当代性,在唐代有唐代的当代性,在元明清有元明清的当代性,在今天有今天的当代性。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对于当代人来说,关键在于当代的人能不能把当代性呈现出来。王蒙老师用了一个词,叫“激活”,把经典激活、把经典照亮、把经典优化,然后联系当下、联系实际。王蒙老师解读经典,不是从一个字或一个词出发去考古,他是用自己的人生激活经典。
第四,它是传统经典的扩容版。我在读的时候,看到王蒙老师书里面触处生春的议论和层出不穷的现实事例,会随时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以解读《庄子》的几本书为例,他把他自己写进去了,写的是庄子的故事,也是王蒙老师自己的故事。到最后,《庄子》就变成不是庄子一个人在讲话,而是庄子和王蒙两个人在对话。王蒙老师把经典扩容了,不但使得经典生活化、感性化,而且使得经典得以延展,面貌更丰富、内涵更充实。用王蒙老师自己的话说,他的解读是平视经典,敢于把自己放进去与之共舞。
第五,它是传统经典的增值版。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面讲:“历史是一个能够自我增加的东西。”我们一般认为,历史发生了就已经定型了,后人只是发现真相。其实不是的,真相只是事实,对事实的阐释才有价值。历史发生了,发生了就是事实,但是后人对于历史有解释、阐释。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的学者,用自己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智慧和不同的见识对历史进行阐释的时候,就是在对历史做一个增值的工作。历史经过我们身边,我们有没有能力让历史在我们这儿得到增值? 文化经典在经过我们阅读和阐释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在这个经典中附上自己的东西? 王蒙老师的这种阐释就是增值。当然前提是阐释者要有能力和勇气,把真实的感受和经典对接起来。
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只有思想才能够发现思想,只有思想才能够照亮思想,只有思想才能够阐释思想,只有思想才能够判断思想,只有思想才能赋予思想价值。王蒙老师就是这么一个有思想的人。
(本文为鲍鹏山教授于2023年8月26日在“王蒙解读传统文化经典系列”新书发布会暨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题目系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