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8月23日 星期三

    在20世纪20年代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大背景下,政府接连下达了规范教会学校的法令。不仅要求教会学校校长必须由中国人担任,而且规定教会学校不得以传播宗教为目的。潞河中学首任中国人校长陈昌祐在学校废除宗教课程,力推“人格教育”,使潞河中学褪去了宗教色彩,逐渐成为一所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普通国民教育学校。

    陈昌祐与潞河中学“人格教育”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8月23日   12 版)

        陈昌祐像

        陈昌祐是土生土长的通州人,也是潞河中学首位中国校长,在潞河中学担任领导职务30余年,是知名的教育家、爱国教育工作者。他生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1915年毕业于潞河中学前身的华北协和大学,毕业后在北京育英中学任教。约1918年年底,担任潞河中学任副校长。1923年至1926年在美国的哈特福德大学留学。1927年接任潞河中学校长后,陈昌祐摒弃“神学教育”,努力推行“人格教育”,使潞河中学由一所以传教为目的的教会学校,转变为培养健全人格、服务社会发展的普通中学校。陈昌祐在潞河中学推行的“人格教育”理念,深受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启发和影响。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蔡元培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造就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人。“完全人格”是蔡元培培养的自由、民主、平等社会新人的目标。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

        陈昌祐十分推崇蔡元培关于完全人格的主张,言必谈人格教育。他曾对学生这样讲:“若问现在国家根本的大问题是什么? 不是别的,还是人格问题;此事已渐为国内一般人所公认。因为人格不修,道德不讲,礼教不求,无论社会的组织怎样好,人才怎样多,经济怎样富,国事还是办不好。”(陈昌祐在1928年毕业班的训词,转引自徐华、张洪志编著:《潞河中学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第27页)他还明确将“人格教育”作为校训,将其镌刻在文氏楼礼堂的讲台上,将“造就健全人格,培植升学和职业知能,并养成农村领袖”作为潞河中学的办学宗旨。

        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之前,潞河中学的宗教氛围仍很浓厚,其课程设置包含有不少宗教的内容。潞河中学是国内较早实行选修、必修课制的学校,宗教课程列为必修课。以1922年选修、必修课程为例,初中与高一不设选修科目,高二年级,必修包括:圣经、汉文、英文、历史(西史);选修包括:物理、算学、经济学。高三年级,必修与高二同,历史则为西洋与中国近代史;选修包括:化学、算学、社会学、心理学、体操、音乐。不仅如此,由于学校完全为培养教会人才服务,学校的运行完全按照教会的制度进行。要求师生在晨起盥洗后早餐前,“这是一天最好的时候”,“以清净头脑,诚实心灵,与上主晤对”。另外,早晚要进行祷告。一般早祷较为正式,首先由牧师进行主领读经,然后进行祈祷。如遇礼拜日,在读经之前,还要进行唱诗活动。平时学校还有查经班、布道团,对学生进行传教,使其皈依基督教。学生完全是在宗教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也都基本皈依了基督教,成为为基督教服务的人才。

        通过陈昌祐校长的改革后,在课程设置上,取消与基督教有关的必修课程,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学习宗教课程,参加宗教活动。但是作为私立的教会学校,一些宗教团体,如青年会、勉励会、查经班还继续发挥作用,但是也渐渐朝着世俗化方向发展。学校中一些非基督徒学生也可以加入青年会,并且占了很大的比例。学校还保留有宗教哲学、伦理学等宗教课程,有极少数学生选修。据《1932年潞河年刊》可知,当时课程(包括选修和必修):国文、英文、中国历史、西洋历史、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生理卫生、农业、养鸡、养蜂、书法、音乐、体育、操军、宗教等科。

        除了课程改革,陈昌祐校长还废除了之前必须严格遵循的宗教生活和宗教活动,更不允许强迫学生参加宗教活动。1936年秋,语文老师王乃堂为新入学的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目《假若我有一天工夫》。77名学生在90分钟内,写了自己对可以自由支配的一天时间的畅想式的安排,这实际也是对学生们对自由时间的支配能力和真实意愿的调查。事后,王乃堂对学生们的想法进行了统计,发现学生们在一天中计划的事项,可以归为理科、体育、艺术、社会、外国语、课业、旅行、生活、修养、宗教、一般人事等十一大类;每一大类下为具体事项,如艺术类有诗词、整理作文、绘画、参观画展、音乐、看戏、写字、装订书等8项,共计89项;每一项目少者1人次,多者10余人次(如温功课、散步等),共计228人次。从统计情况看,旅行类和社会类项目较多,旅游类为17项,分别为高山、河岸、乘船、大自然、田园、高歌、狂喊、野餐、露宿、打猎、登城、长城、公园、南口、江南、看碑、谒李卓吾墓;社会类为16项,分别为教平民学校、对农民宣传、一般农作、浇旱苗、捕蝗、复兴农村、开农民庆祝会、调查乡俗、调查汉奸的心理、调查吸毒者心理、劳资对立心理、政治、救国、改造社会、为人类谋福。宗教类的项目和人次均为最少,仅为祈祷、查经、遇神三项,各一人次。从学生一天的活动安排的调查可知,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潞河中学的学生几乎不再有参加宗教活动的意愿。

        陈昌祐认为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对推行“人格教育”至关重要。为此,他主导制定了《聘请教师之主要标准》,对选聘的教师做了明确规定:“以教授为终身职业者;对于教育本身发生兴趣者;对于所授课程有志继续研究者;有教学经验或曾经特别训练者;喜与学生共同生活不欲旷课者;学生课业负传授解惑之责者;有人格势力而为真理之舌人者。”可见,陈昌祐更看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喜爱,认同“人格教育”理念,至于具体的教学技能要求实在其次。鉴于当时教师跳槽很普遍的现象,频繁更换教师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问题,他还制定了鼓励教师长时间坚守岗位的措施。如规定普通教员每六年一任,任满后有一年的假期,假期内照常发薪,并由学校介绍到国内外有名的学院做深入研究。

        为了将“人格教育”落到实处,陈昌祐校长十分重视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操行修养。1928年,学校制定了《学生修养之标准》,明确规定:“养成正直公民及家庭健全分子;养成善用余暇之良好习惯;培植公诚温敏之品格;增进师生合作,相见以诚,相接以礼,彼此互助之精神。”为了对学生修养进行考核,学校制定了操行考核表,要求对学生操行进行考核。操行考核分为自评、同学互评和老师评价三种形式,每月一评,季度总评。考核分为十五项:“体格:身体强健、姿势端正;精神:精神健全、活泼可爱;服装:整齐、清洁;用费:节俭、正当、有概算;态度:诚恕、安详、大方;公德:发达、当有义务心肠;言语:温和、诚实、慎重;卫生:清洁、注意个人及公共卫生;行为:对己守时刻、有反省、有纪律,对人有礼貌、有宽恕、有节度,对物有秩序、知爱护、不苟取;思想:正确、有秩序;性情:和平、安详、不乖戾;感情:热烈、理智化;课程:有兴趣、喜自动、好创作;服务:富有责任心、有领袖才能;反应:劝诫,复能自新、能持己。”

        陈昌祐不仅将人格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而且希望以健全的人格步入社会,服务社会,将践行“人格教育”作为人生的追求。他曾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发出忠告:“在你们择业的时候,万不可为陋俗成见所拘,以为读书为宦是上等职业,而农工商次之。岂不知‘劳工神圣’是现代的潮流。不管哪种职业,只要它于人我都有益处,只要它和我的个性相合,就可以选为终身职业。不过既选之后,就当有坚固不拔的自信力,无论经过如何的困难,仍当努力前进,然后才有成就伟大事业的期望。”

        (本文摘自《通州大变局1860-1949》,杨家毅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2月第一版,定价:98.00元)

        (本版文字由燕婵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