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电商深刻改变了出版行业,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获取信息的渠道就是在这里,因此,布局内容电商就是基于“内容驱动”的品牌长效经营。从2020年开始,中信童书尝试布局自己的内容电商,建立了小红书、抖音视频号,构建自己的流量矩阵。我们的自媒体矩阵起到流量引擎的作用,达人是我们流量的放大器。”
中国童书经历了将近20年的高速增长的大时代,也经历了三年疫情的大转折时期,未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必然之路,但具体路径也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中信童书隶属于中信出版集团,我们的上级公司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2015年,中信出版集团战略布局了童书板块业务,历经7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少儿图书市场的重要品牌。
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做出中信童书品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入局的时机正好处在童书发展最蓬勃旺盛的时期,躬逢其盛。从2000年开始,中国少儿图书市场在全国零售图书市场的占有率逐年提高,从约10%提升到28%,成为中国零售市场的第一大细分类市场。中信童书是借着大势成长。
回顾中信童书创建以来的规模增长,可以看到,从2016年开始,我们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同大盘的情况是高度吻合的;但是到了2022年,我们勉强保住了规模,略微增长。
2020~2023年,这三年的市场环境发展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蕴藏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首先,中国童书市场面临的挑战是,实体店销售连续下降、内容电商开始崛起,这给传统渠道、营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即内容、营销和销售基本是一体化的经营。三年时间,渠道越来越分散,任何一个新兴渠道,头部几乎都在逐渐衰减和分化;对出版上游来说,即意味着运营成本增加,效率下降。另外一方面,产品端同质化严重、价格厮杀。尤其今年上半年,这个现象愈加明显,出版机构的利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童书的机遇。全民阅读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等国家重要的战略方针里。20年的全民阅读推广,对于父母心智的教育也是潜移默化的,从国家到学校,再到家庭,对于孩子阅读的重视前所未有。因此,在图书大盘中,童书仍是非常有活力的板块。
另外一方面,借助科技的力量,阅读的传播也更加具有穿透性。2023年,抖音的日活用户超过10亿人,这个人数几乎是美国加上欧洲的总人口数;阅读的人群,已经从2015年的一二线城市家庭扩散到了五六线城市或是农村,这里面是有强大的内需和增长空间的。再则,相较于原来的公号时期,视频形态内容电商的传播指数,形成了指数级的增长。原来一篇阅读量达到十万+的文章是非常稀少的,但是内容电商的视频过百万点击,是很容易做到的。
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下,童书市场拐点来临,即从品种规模时代过渡到品种效率时代。2022年,童书市场大盘的规模下降了10%,新书品种数缩减了13%;2023年第一季度,这两个指数继续下跌。一方面,大家普遍感觉新书越来越难推了,新书在市场中的码洋贡献率也从11.3%跌至9.29%;但是,我们能看到单品的出版效率在提升。由此可见,出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那么,应该如何走有中国特色的童书高质量发展之路呢?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对于出版机构而言,始终要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基点,做好内容引领和读者服务,这就是一个出版机构永恒不变的竞争力。
构建自有流量矩阵
如果说,原来一家出版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和渠道,但在未来,出版业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则竞争的关键点为内容和流量能力。
围绕这个认知,从2020年开始,中信童书尝试布局自己的内容电商,建立了小红书、抖音视频号,构建自己的流量矩阵。也就是说,我们的自媒体矩阵起到流量引擎的作用,达人是我们流量的放大器。可以说,我们是出版行业最早搭建自媒体矩阵的出版机构之一。2022年,我们的自媒体矩阵中,短视频播放量突破了1.5亿次;坚持每天8个小时的直播,几个账号全年直播6000个小时;对外CPS(编者注:英文全称Cost Per Sales,即按销售付费)部门做达人带货和短视频传播,合作的客户超过500个。这一年,中信童书在行业里做到了自播排名头部,全年在内容电商实现了5个亿码洋的实销。
很多人说这是为了迎合市场、活下来的无奈之举,但我觉得还真不是这样理解的。内容电商深刻改变了出版行业,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获取信息的渠道就是在这里,因此,布局内容电商就是基于“内容驱动”的品牌长效经营。自建自媒体矩阵,至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出版机构带来深刻的改变:内容传播、品牌传播、读者洞察,甚至是内容体系的建立。
自己充当流量引擎,让我们收获了非常大的价值。“自己做流量的支点,就能撬动起一个地球”,这是我们内部常说的话。比如,我们做的绘本有声短视频剧的形式,实现了指数级的传播。绘本在内容电商平台有先天的优势,因为绘本本身就是故事和图的最好结合,加上童音配声,就是一个非常凝练的动画剧,在1~2分钟的短视频中,用户被故事打动,把一些已经进入到衰退期的产品重新复活,年销量达到几万册。而且我们自己的内容做好了,也带动了达人对产品的信心,这其中,流量矩阵就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自媒体矩阵是我们接触C端用户最直接的通道。对出版来说,关于用户的洞察至关重要;实现前后端的联动,才能实现精准的出版。
举个例子,《姥姥山》是我们今年一季度的一个单本绘本,上市一个月加印了3次。有一次,我遇见一个出版圈的朋友,他说《姥姥山》这个绘本他们也评估过,没有觉得那么好,为什么你们要出版,还销售得很不错呢?
其实我们开始做内容电商的时候,就有很多用户反馈,说现在的绘本里,都是说爷爷奶奶的故事,什么时候才能出姥姥姥爷的绘本? 因为中国的家庭里,很大部分都是姥姥姥爷带孩子的,这个可以说完全是中国特色。由此,这本书一上市,我们就推了好几条短视频,都成为了爆款,突破了500万次的观看量,很多人看到视频中最后这句话都哭了:“拥有三个不同姓氏的我们,是分享过心跳的人。”这本书就是典型的情感消费,切中了当下社会中的情绪,读者在其中找到了共鸣和感动。
还有一部分需求就是,我们从平台用户反馈的信息中得知,家长对教育型产品迭代升级的需求,就是刚需加上新中式审美——刚需是用户价值的体现,审美是情绪的消费,二者叠加一起就形成了化学反应,让人有购买的愿望。
新内容运营方式
传统出版模式中,内容形成产品,产品寻求流量,流量带来销量;未来,我们是否能实现,内容直接带来流量,流量带来产业链的消费呢?
我们现在的出版痛点在于出版效率,很多图书刚上市就宣判了死刑,因为没有露面的机会,没有被读者知晓的机会。而真正高效的图书产品是IP类的产品,但是从图书发展到IP,这条路上的幸存者太少了,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在图书出版界,从出版到IP的产品屈指可数,而且这些书很多都是“黑马”,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全局的产业预设,发展空间也有限。
因此,中信童书也在探索新的出版模式,看看能不能回归到内容的本质,创建流量生态,从而实现从价值到产业的发展。
日本的内容产业有一种特殊的商业制度,叫做制片委员会模式,很多动画片都是以这个模式运作的。在动画片项目一开始的时候,就聚集了各种产品端参与投资和商业化规划,实现了风险共担;同时,也从一开始有非常成熟的商业计划,其中出版社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环。我曾经从一家IP公司了解到,他们的利润结构中,有80%来自于图书销售。
今年,中信童书也以这样的模式参与投资了一个动画IP项目——“不白吃古诗词”。在这个项目中,中信童书以一定的股份参与了动画的投资,拿到了图书的独家永久出版权,以及衍生产品的分红权利。动画、图书、课程等,我们会进行同步开发,动画片会全网免费分发,以实现流量的最大化;在动画上映的时候,图书产品同步开售,借势销售。
此外,中信童书也尝试用新的方式打造儿童教育IP。“熊猫姐妹”是我们推出的第一个IP形象,我们力求做好底层设计,让故事和形象发生化学反应。我们将围绕这个IP规划绘本内容、短视频、动画、展览等业务,内容、流量、产品同步发生,彼此促进。
出版产品体系搭建
以上提及的是中信童书在出版2.0时代的思考和尝试;与之同时,我们也在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的产品体系。
从去年开始,中信童书进行了内部的机构改革,从原来的15个子品牌集结为三大总社,主要聚焦在绘本、科普、文学三大领域。因为市场在发生变化,我们要从原来的畅销书出版模式发展到搭建自己的内容体系,实现内容的专业化、分龄化、体系化。
在绘本出版线,中信童书大力开展原创体系的建设。举办的“红披风”绘本大赛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每年通过大赛能收到500多份投稿;中信童书也会每年举办绘本创作营,赋能创作者,为行业孵化人才。近五年,中信童书一直在深耕国风绘本产品线,这条产品线几乎成为了中信童书的金字招牌,传统文化和中国美学的碰撞,也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在发酵,收获了读者的好评。
国际上的出版集团大都有自己当家的分级阅读产品,I can read、牛津阅读树,等等,分级读物也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认可,其本质是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和产品。中文分级阅读产品不能靠引进,只能靠我们自己逐步去完善。目前,中信童书也跟国内领先的母语阅读机构合作了一个长线分级产品——小步乐读。
少儿科普这几年已经成为少儿图书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类,而且原创图书的占比在逐年提高,由此,构建我们自己的原创科普体系和产品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中信童书在跟科协和青科联等机构探索中文科普分级的标准,计划在年底推出。
儿童文学市场这几年逐年下滑,但文学阅读对孩子而言,具有永恒的价值。我们相信,在儿童文学这个赛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中信童书将持续推出“新芽文学”系列,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从帕米尔高原到内蒙古草原,从白洋淀的芦苇塘到大运河的小镇,这些中国故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将带孩子认识世界的不同与情感的大同。
(本文作者为中信出版集团中信童书事业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