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7月19日 星期三

    著者感言

    我的《中国戏七讲》

    李楯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7月19日   11 版)

        《中国戏七讲》,李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158.00元

        真正的中国戏,存在的历史并不长。但它却蕴含了一种传统的汉文化中人的特有的认知、思维、记忆、表达和交流、互动的方式。   

        《中国戏七讲》,是在一个朋友的督促下,在去年的春天完成的讲座。讲前,有三四个月的准备,认真回顾了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时不到半年的学戏经历和自那时起至今对“‘戏’与‘人’”关系的认识。

        讲座,不同于一般的“普及知识”和“艺术赏析”,而是给今天在生理上继承了汉文化圈中人血脉的青年讲他们祖辈、曾祖辈的生活,是从文化史、社会史的角度,以京昆为例,讲中国戏。

        今天的年轻人,你可以不看戏,不喜欢戏,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选择你喜欢的职业和生存方式,但你似乎应该知道自己祖上曾经有过的生存方式,知道作为祖辈们生命的组成部分的中国戏。

        真正的中国戏,存在的历史并不长。其中,昆曲,不过400余年,京剧,不过160年,但它却蕴含了一种传统的汉文化中人的特有的认知、思维、记忆、表达和交流、互动的方式,接续了自诗(经)而后,诗、词、曲、剧一脉相承的一种基于“兴发感动”的文学述说和情感表达方式,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生命经验,表达了一种“百年身,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的文化主题,并体现了一种传统文化内在的精神实质或理念。

        在中国戏作为非物质文化存在的时期,它曾经是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人生命的组成部分。因而,是今天可以用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入口。

        传统的中国戏的特质,或说传统的中国戏和现在受外部影响戏剧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们所说的传统中国戏具有“五性”(综合性、歌舞性、写意性、虚拟性和程式性),而在于:

        1攉由“分场法”和“分幕法”的不同,表现出二者对时、空的不同的感知和处理;

        2攉由“比”“兴”和“模拟”的不同,表现出二者不同的表达样式和创作路数;

        3攉由“‘唱戏的’‘场面上的’和‘听戏的’之间的多重互动”和“由导演统帅的‘工业化制作’”,表现出的二者不同的建构方式。

        基于以上认识,我讲了传统中国戏的上下场与结构、分行当的角色安排、“唱念一体,做打同理”、谁在“说”“唱”、诸腔同台、板鼓统帅下的文武场,以及,行头和切末,讲了由“戏”联接的社会、梨园行、基本功、开蒙戏、打炮戏和新戏、作为“活文化”而非“死文物”的京昆、禁戏和与“戏”相关的人的生存方式,讲了“大历史”中京、昆,及它们共同的问题。

        同时,在“京昆好戏”的题下讲了昆剧、京剧二十七出。

        我讲京昆,与现在那些以研究、讲述京昆为职业的人,大不相同。

        一是因为偶然的机缘,使我从小接触到了一些在我这个年龄的人(1947年生人)一般接触不到的东西,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小听戏,接触过俞平伯、袁敏宣、周铨庵这样的喜好昆曲的人,朱家溍、潘侠风、黄定这样的喜好京剧、昆曲的人,姜妙香、梅兰芳、俞振飞这样的京昆演员,以及,侯玉山、陶小庭这样的来自河北农村的昆弋演员。有过短暂的不到半年的时间学戏,在后来,在几十年后,我也间或登台演戏,京、昆都演,生、旦、净、丑都来,文的、武的都来。

        第二,我是一个被称作是法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人,以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作过联合国六机构、中国政府六部委专家,平生所学,与现今人等大不相同,有着广泛的兴趣,无分中外,无分今古。我讲戏,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在师承上,遵从齐如山、王元化、刘曾复等诸先生的说法。

        最后,由于这本书是根据讲座记录文字整理出来的,保留了口语讲述的意味,一些地方,不很严谨,有随意性,但这样读起来,可能也会轻松一些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