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7月12日 星期三

    我是纳博科夫,我这样实现财务自由

    曹亚瑟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7月12日   11 版)

        《亲爱的邦尼,亲爱的沃洛佳:纳博科夫-威尔逊通信集1940-1971》,[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埃德蒙·威尔逊著,刘佳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12月版;《纳博科夫传》四卷本,[新西兰]布赖恩·博伊德著,刘佳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版

        一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得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

        《洛丽塔》这个著名的开头,让人过目难忘,已成为经典。

        众所周知,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写一个中年男人亨伯特·亨伯特恋上12岁少女洛丽塔的故事。就因为这部小说的题材,它问世后一直处于争议中。

        纳博科夫说他动念写这部小说是1939年末或者1940年初,那时他在巴黎。写完这部小说是在1954年春的美国。他听从一位谨慎的老朋友的劝告,准备匿名出版。后来他又反悔了。他在美国找了四家出版社,但这些编辑一个个都被《洛丽塔》惊呆了。几乎所有的编辑都认为这是一部淫秽小说。

        20世纪40年代,在康奈尔大学任教期间,纳博科夫一直缺钱。他那时的年薪是5000美金,他认为这份年薪对他是“侮辱性的”。他曾一度找朋友借钱,并说道:“如果你能借给我1000块,幽灵就会滚走,我心灵的受伤部分就会痊愈。”他给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写信说:“我的书无人问津,像明珠暗投一样。我十分拮据,经济上非常窘迫,想摆脱教学的差事,却又一筹莫展。”从1948年9月起,他和妻子租住在塞尼卡东街的大房子里,这使他经济上濒临破产,最后不得不卖掉几件家具,甚至把钢琴也卖了。

        如果说纳博科夫写作《洛丽塔》是为了摆脱财务危机,那以文化批评著称的埃德蒙·威尔逊也写过一本小黄书,就让人不可思议了。

        二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批美国新锐作家开始登上文坛,仅仅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就出版了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人间天堂》《了不起的盖兹比》、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托马斯·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等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而催生这些名作的都是杰出编辑麦克斯·珀金斯。珀金斯不仅帮助作家披沙拣金、提炼作品的精华,而且动辄就预支稿费、帮作家渡过难关,甚至帮他们的宠物找兽医。

        这批作家里还有一位是埃德蒙·威尔逊。他与菲兹杰拉德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好友,但他感觉他与菲兹杰拉德在出版社就是两种待遇。威尔逊那时也写小说,但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我想起了戴茜》,珀金斯觉得它写得“太自作聪明了,好像在屈尊为大众写作”。直到威尔逊写出系列评论《阿克瑟尔的城堡》,他才觉得威尔逊找对了路子。

        威尔逊后来对麦克斯·珀金斯心怀抱怨,认为他们对菲兹杰拉德太好了,写出一本垃圾都能给出好价钱,还不断地预付版税;而威尔逊想让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预支75美元的稿费都未果。还有一次,他想请出版社替他担保一笔银行贷款,也碰了一鼻子灰。无奈他在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为他出版最后一本书《美国的极度恐慌:衰败的一年(1932)》之后,转投了其他出版社。

        从1946年到1955年,威尔逊一直在批评美国的冷战政策,并且拒交所得税,后来被美国联邦税务局课以2.5万美金的罚款。可见威尔逊的财务状况并不佳。

        所以威尔逊写作那本小黄书,似乎也有可以理解的理由。

        据《亲爱的邦尼,亲爱的沃洛佳:纳博科夫-威尔逊通信集1940-1971》披露,1946年3月8日,纳博科夫第一次读完《赫卡特县的回忆》,感觉这就是一本《芬妮·希尔回忆录》。从纳博科夫描述的“做爱场景,皮带、钢管、淋病、马齿”,就能略知这本书的内容。

        《赫卡特县的回忆》由六个故事组成,包含《金发公主》《射杀鳄龟的人》《艾伦·特胡恩》《威尔伯·弗利克一瞥》《米尔霍兰德家族和他们被诅咒的灵魂》和《在布莱克本夫妇家中》。这些故事用一个中上阶层的知识分子口吻讲述,回忆起自己在曼哈顿以及赫卡特县与世隔绝的郊区的性关系和友谊,如鸡尾酒会上的惺惺作态、冒牌艺术家以及流行文化对知识分子严谨性的侵蚀。

        小说出版后,不出意外登上了畅销榜。威尔逊在给纳博科夫的信中颇为自得:“《赫卡特县》将要译成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丹麦语、瑞典语和德语,而此前我的作品唯一被翻译过的一种语言是日语。”

        但好景不长,在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他的这本小说为社会所不容。威尔逊告诉纳博科夫,他的书最终被起诉,后来以2:1的投票结果被判决为有罪,出版商被罚款。之后,便是在整个美国和澳大利亚被查禁。

        这只是威尔逊写作生涯的一个小插曲。后来,威尔逊专门从事文化批评,风生水起,成为美国最具文人气质的批评家。他不像学院派那样玩弄概念,却照样把文章写得深刻、犀利。他在与纳博科夫频繁通信的40年代,已经出版了《阿克瑟尔的城堡》《三重思想家》《到芬兰车站》等奠定文坛地位之作。同时,坐拥《名利场》《新共和》杂志[c1],并且是《纽约客》的长期撰稿人。

        三

        1954年春,纳博科夫谋求在美国出版《洛丽塔》屡次碰壁之后,他想到了自己最初出版作品的地方——巴黎。他把书稿交给了巴黎的奥林匹亚出版社。这家出版社曾在30年代出版过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以及大量赤裸裸的色情作品。在其出版的书籍中,四分之三都是色情垃圾。1955年8月份,就在英美游客纷纷涌进巴黎的季节,《洛丽塔》由奥林匹亚出版社推出了。

        《洛丽塔》出版后,奥林匹亚出版社既没登广告、也没有发书评,但该书还是迅速登上各大书店的畅销榜。1956年1月中旬,格雷厄姆·格林在《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圣诞号上发表文章,称《洛丽塔》是1955年的三部最佳作品之一。但也有评论家发表文章评价说,《洛丽塔》是他读过的最淫秽的作品。

        接着,法国最负盛名的伽利玛出版社迅速推出了法文版。奥林匹亚出版社的英文本紧接着流入了纽约,盗版本也开始出现了。瑞典、丹麦和德国的出版社纷纷要求购买版权。

        这时,英国政府要求法国政府查禁这本书,而法国政府表示乐于帮忙。法国内务部查禁了《洛丽塔》和奥林匹亚出版社的另外24种图书。

        法国的查禁使得纳博科夫名声大噪。1957年1月,原来在美国曾经拒绝《洛丽塔》的出版社纷纷找上门来,而纳博科夫把书签给了一家新成立的出版社。

        《洛丽塔》第一次在美国刊登,是在1957年6月的《锚评论》杂志上,以选段的形式刊登出来。

        1958年8月,《洛丽塔》英文版终于在美国出版。

        出版三周,《洛丽塔》的印数就达到了10万册。接着,用半个月时间就从畅销榜的第四名登上第一名的宝座,在保持了七周之后,被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英译本挤到了第二位。但纳博科夫对这位同胞的小说评价很低,他说:“《日瓦戈医生》很拙劣,笨重、陈腐、做作,老套的场景,沉迷酒色的律师,不可信的女子,浪漫的暴徒,陈腐的巧合。”

        这时,纳博科夫在康奈尔大学的年薪已经提高到了8500美金,但他对这个钱已经看不上了。1960年1月19日,纳博科夫上完了他在康奈尔大学的最后两节课,携夫人去了美国几个州,边接受采访边旅行,偶尔还去抓几只蝴蝶。几个月后,他正式辞去教职,登上开往欧洲的轮船。

        这下他总算获得财务自由了。

        四

        《洛丽塔》的出版似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1959年7月15日,威尔逊写信给纳博科夫,说:“《洛丽塔》的繁盛……似乎为其他许多荡妇打开了大门。《査泰莱夫人的情人》如今已经解禁,我的《赫卡特县》也将再版。”

        1960年11月,好莱坞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决定将把《洛丽塔》拍成电影,由纳博科夫亲自改编剧本;接着,他以10万美元卖掉了《洛丽塔》的平装本版权。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洛丽塔》在全球已销售一千四百万册。

        如今看来,《洛丽塔》虽仍存在争议,但长销,在文学史上也会留下一笔;《赫卡特县》在文学史上恐怕连书名都不会被提到,但威尔逊的文学批评则会长存。

        人和书的命运就这么不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