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7月12日 星期三

    读作家12

    “女铁人”孙晶岩

    王力江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7月12日   03 版)

        扎着马尾,戴着眼镜,镜片后的目光真挚热情,语速快而清晰,极富感染力……孙晶岩和她的文字,都是速度与激情的完美结合。

        二十多年前,时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的路小路曾经陪同采访时,亲见孙晶岩站在没膝深的烂泥里,冒着四十多度的高温采访西气东输石油工人,评价她是“痴迷的写作、地毯式的采访,是中国报告文学界一头永远不知疲倦的骆驼,也是中国作家中的一位女铁人”。

        都知道报告文学是走出来的,孙晶岩为写作吃了多少苦头,单看她穿坏的鞋子和衣肘上的破洞就能想象得出来。但是对她来说,物质上的苦不算苦。她可以凌晨三点开车赶路,也可以几天几夜连轴转采访。写《北平抗战秘闻》,她跑了数千公里,走访了北京密云、延庆、门头沟、房山、昌平、平谷以及天津蓟县等抗战遗迹、旧址,采访了200多名抗日军人及其家属、妇救会长、支前模范、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将士;写《西望胡杨》跑遍新疆;写《中国看守所调查》跑了十几家看守所,连大年三十和春节都在看守所采访;写《震不垮的川娃子》,她冒着危险跑了汶川地震八个极重灾区;写作《五环旗下的中国》,她用了3年时间,采访了400多位奥运人士,参加了200多场新闻发布会;写《中国冬奥》她前往八个世界冰雪运动强国实地考察,与各国冰雪运动爱好者聊天,熟悉所有的冬奥会举办国,采访过几百个人物……旅游鞋、冲锋衣、双肩背、七斤重的专业照相机,都是孙晶岩外出采访时的标配。也幸亏她从小的好身体,又经部队的大熔炉锻炼,一般作家大概吃不消这些苦头。

        说孙晶岩是“铁人”,更因为她的执着和不知疲倦。孙晶岩是唯一见证、全景式书写中国双奥的作家。她不是就体育写体育,而是向世界打开展示中国的窗口。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做了大量案头准备工作,研读上千万字的相关书籍,无数次走近冬奥的幕后英雄,她在黑龙江七台河市的孟庆余小屋仔细观察孟教练的日记、照相机、冰刀鞋、衣物,找孟庆余的弟子深谈,挖掘他的内心世界。她在七台河市采访短道速滑教练赵小兵,在黑龙江亚布力雪场采访孤儿越野滑雪运动员王世孝,在吉林省长春新区农村学校采访体育老师和学生,在延庆高山滑雪赛道和雪车雪橇场馆采访建设者,常常被笔下人物感动,边采访边流泪。

        有人说孙晶岩太“傻”,现在通讯方便,邮件、电话、微信……没必要在采访上那么“较真”。孙晶岩却觉得,如果说地毯式采访是“傻”的话,那么自己宁愿当这样的“傻子”。孙晶岩学过医学,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诊可以了解病人的五脏六腑健康状况,号脉可以知晓病人的阴阳虚实;采访也是如此。她觉得“地毯式采访”是必须的,我们不仅要重视金字塔的顶端,更要关注、关爱到金字塔的底座,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更多人对奥运幕后英雄的关注和关爱,所以她倾尽全力,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北京从两届奥运会的申办、筹备到成功举办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艰辛与不易、收获与辉煌,也以采访者、见证者的独特视角,生动、真实地再现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精彩瞬间和发生在镜头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这就是孙晶岩最新出版的第18部长篇报告文学《见证中国双奥》。

        早在1990年,孙晶岩就写过关于中国足球的《冲出亚洲的坎坷》,这是她初次试水体育题材报告文学。此后,她一度介入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第一次转型写全景式长篇报告文学便瞄准了扶贫,《山脊——中国扶贫行动》在上世纪90年代末出版后受到好评,荣获首届中国文联优秀图书奖头奖。从一开始,孙晶岩的创作就显示出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她选择的均是重大题材。1998年中国有两场“洪水”,一是自然界的洪水,一是金融界的洪水。金融犯罪对社会危害很大,她投入打击经济犯罪的领域,写出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金融黑洞》,被誉为是“打击经济犯罪、讴歌经侦干警的开山之作”。连同后来陆续出版的《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和《边关》组成“打击犯罪三部曲”。后来的《重绽芬芳》《中国院士三兄弟》《中国动脉》《震不垮的川娃子》《西望胡杨》《中国看守所调查》《北平抗战秘闻》以及奥运题材的作品,无一不是“关注社会热点,贴近时代生活,心系普通百姓”的重大题材。

        酷爱体育的孙晶岩,在创作上也体现了坚韧不拔、拼搏进取、不断超越的体育精神。她的写作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民性,比如奥运题材,既有对冠军精彩人生的挖掘,也有对普通教练员、赛事组织工作者的深度采访,更有对体育运动金字塔底端那些默默奉献的大多数的展现和致意,写出了中国冬奥对城市、对普通市民、对贫困落后的村民生活的改变,也写出了冬奥人真实的精神世界,和运动员拼搏背后的为国争光的动力和自豪。

        评论家贺绍俊说,孙晶岩是有着执着信仰的作家。一个人一时富有激情容易做到,而几十年如一日,至今还能保持女学生式的勤奋和激情,唯一能够解释的动力就是信仰。这信仰来自什么呢?

        在孙晶岩的人生道路上,有两个人对她影响最大,一位是父亲。孙晶岩记得,童年时家里墙上贴着两张地图,一张是中国地图,一张是世界地图。当过多年外交官的父亲经常指着地图给她讲述世界格局、国家大事。在父亲的影响下,孙晶岩十几岁就看《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有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另一位是费孝通教授。费孝通的田野调查法对孙晶岩的采访创作有极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熟悉孙晶岩的为人和创作,费孝通先生对她有着很高的评价: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以一个作家和社会学工作者的理性和充满激情的精神,尝试着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视角来观察和解析这个特殊人群的经历和心理路程,并把它真实地记录下来。

        一个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和行走者,小说家和诗人可以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耕耘,可以凭着阅历关起门来写作,但报告文学作家必须时刻关注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时代的脉搏。孙晶岩知道,优秀的报告文学应该思想深刻、观点犀利、文笔优美,形象鲜活。她的作品里,每一个鲜活的人物都是她从田野调查中挖掘出来的,每一个生动的故事都是她用情写作的。她说:“我的信条是蘸着血汗创作,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