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6月21日 星期三

    人大出版社围绕“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丛书举办论坛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6月21日   02 版)

        本报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对话‘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论坛最近在大有书馆举行。论坛围绕由人大社出版的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丛书展开,6位学者参加研讨。《人民日报》客户端、长安街知事、腾讯视频等40多家平台参与,全网累计观看人数约180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视角》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很早以前就写有关于中国问题的多篇文章,这些文章的内核逻辑就是,西方资本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把中国拉入现代化的进程之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扭转了中国被动现代化的进程,新中国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主动现代化探索的开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刘晨光教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一书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称为“共生型文明”,作者从文明论的视角,尤其是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结合的视角来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刘晨光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它的普遍性恰恰在于它不追求普世模式,而是主张多样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多样的文明传统之中。

        《中华文化为什么兴》作者、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水静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与文明特质”发言。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有中国特色。形成中国特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基础和深层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积淀了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刘水静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光大中华文化的道路,是用光大的中华文化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等参加论坛。他们对“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丛书给予高度评价。韩庆祥认为,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一定要和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结合起来。秦宣教授表示,不论是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还是谈中国式现代化,都必须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这个宝库中寻找“根”和“魂”。辛向阳研究员指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一种推动社会结构不断变迁、推动社会阶层不断向上流动的现代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