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6月21日 星期三

    从“千年不开花”到“花开一千年”的历史书写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6月21日   20 版)

        《莫道君行早》,欧阳黔森著,作家出版社出版2023年3月,68.00元

        ■孙向阳

        欧阳黔森的长篇新作《莫道君行早》以精到的笔法生动描绘了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脱贫攻坚这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不仅为我们构筑了一幅新时代乡村生活的精神图谱,也谱写了一曲武陵山腹地人民摆脱贫困的脱贫壮歌,是一部难得的现实主义长篇力作。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会使作品活色生香。欧阳黔森从小就十分喜欢读古诗,深受古典诗词的熏染,曾写过《高原梦》《血花》《勋章》等洋溢着英雄主义特质的诗作。地质人的生活体验,铸就了他崇尚崇高、乐观无畏的人生信念,因而毛泽东豪情万丈的诗词容易与他在精神空间上产生共鸣。欧阳黔森对标题的精心营构,其鲜明特征就是化用古诗词,特别是善于运用毛泽东的诗词来画龙点睛,达到“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

        小说落笔于武陵山脉腹地的碧江县紫云镇的千年村、花开村、红岩村,以宏阔的视野展现了贫困乡村从“千年不开花”到“花开一千年”的历史性巨变,以细致的描绘勾勒了贵州人民为了战胜贫困,那些最激动人心的壮丽画卷和最动人心魄的精神气质,以具象的笔墨谱写了一曲武陵山腹地人民立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脱贫壮歌,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呈现了“中国减贫史 上的贵州奇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脱贫攻坚这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以及在这场伟大实践中的国家意志与人民力量。正如麻青蒿在潘宏梁的家宴中所说:“今天,我想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将来,我们有底气和自信,毫无愧色地告诉我们的子孙,我们共同见证、参与了脱贫攻坚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作家要将心灵的根须深深扎进生活的土壤,不断地向生活学习,不断地感受生活,不断地在生活中捕捉灵感。真正的作家就是要热爱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写出“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文章,才能使生活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才能创作出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欧阳黔森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如果身上只带着汽车尾气,下到田间地头后也就随便看看,再进村里吃一顿农家乐,然后抹抹嘴巴拍拍屁股走人,这样走马观花,是永远不可能写出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的”。欧阳黔森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为了这部作品的创作,他奔波于贵州的群山万壑之间,无惧道路崎岖、山高路远,深入到脱贫攻坚一线,与基层的干部群众“打交道”,实地采访了贵州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役。正因为作者有经历“险峰”的勇气和投入,才亲眼见证了脱贫攻坚战中的“无限风光”,他才能以朴实无华的笔墨写出了这样贴近生活、贴近底层、带着泥土芬芳的作品。

        许多优秀的小说,往往是因为塑造了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而被读者记住,成为经典。《莫道君行早》这部作品被人们称道,也是因为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大批身处底层、个性鲜明的人物。作品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就有十多个,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新乡土人物画廊。乡镇干部龙险峰、熊少斌,村干部麻青蒿、吴艾草、石松涛、潘宏梁,以及驻村第一书记肖百合、陈国栋、张学勤等,构成有血有肉的新时代乡村基层干部的序列。小说中,作者紧扣脱贫攻坚这条主线,充分呈现了人物身上那种敢闯敢干、为民谋利的精神品质,以及他们面对困难和利益冲突时的挣扎与痛苦。主人公麻青蒿,能说会道,喜欢吹牛,爱出风头,点子多,爱喝酒,有头脑,遇事冷静,能化解基层的诸多矛盾。但他身上也有粗俗的一面,说话啰嗦,喜欢带“把子”,心中有自己的“小算盘”,性格粗暴、执拗,家庭生活也并不如意。不过,这些都掩盖不了他一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追求幸福的愿景。这个人物就是来自生活底层的,有着鲜活的泥土气息,是一个具有多面性格的人物形象,是一个跃然纸上喜感十足的文学典型。

        读《莫道君行早》,留给我较为深刻的印象是,语言朴实,语势平缓,处处机锋,时时幽默,呈现出一种语言的张力。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在小说中尤为突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