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

    旧知新识,探赜索隐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6月14日   19 版)

        ■李禹阶

        秦统一是古代中国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翻地覆的大事件。秦统一国家的建立,既是中国统一王朝国家与汉民族形成的新起点,也是一次由宗法分封制国家政体和以“诸夏”为标志的早期华夏民族向统一的君主集权制国家和统一的华夏民族转化的枢纽期。尽管秦王朝立祚短暂,但是它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的王朝国家和华夏民族的基础,开辟了一种新的国家建构与民族认同的自觉状态,一种各区域社会间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整合形势。因此尽管历代史家对秦的利弊评说各自不一,但是秦统一对古代中国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却是不容否认的。

        秦统一天下,有着从立国走向强盛的开疆拓土、西霸戎狄、东向经略的漫长过程。贾谊《过秦论》曾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说明了秦人崛起西陲,东向发展,广地益疆,国力日盛的历史情景。正是在这个西征东战的过程中,秦不仅完成了统一六国的霸业,也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伦理,甚至工程、技术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国家制度与文化特色。正是这种制度特征与文化特色,使地处西陲的秦国不仅雄视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同时其所创立的制度与文化也流及后世,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所以,秦虽立祚短暂,但是它所奠立的制度、文化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国内外学界对于秦王朝研究已甚有时年,且著述迭出,成果颇丰。但是对于数百年来秦之崛起西陲,东制六合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交通、工程、技术、宗教、道德等全方位研究,由于文献与考古材料的局限,仍不免有百密一疏之憾。而随着近年来大量考古材料及古文书的面世,既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深化了对过去诸多未知领域的认知;也使学界同仁能够在新材料基础上重新审视与探讨秦人所创造的制度、文化等诸般内容。这对于我们更好认识秦史及秦文化的发展,认知中国古代历史的往复回旋,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历程,均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

        由王子今教授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秦史与秦文化研究丛书》,正是在近年来新出考古、文书资料基础上,通过深耕耙梳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出版的一部颇具学术、理论价值的多卷本学术新著。该丛书通过对秦人从西陲立国到一统六合的演进历程研究,全方位完整展现了秦人历史的方方面面,对秦的崛起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进行了研究与阐释,不仅具有厚重的历史情怀,而且新意迭出,新见颇富。细品该丛书,不难看出作为主编的王子今教授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缜密的学术风格的影响,以及各位作者对其不同问题的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使该丛书不论在选题的设计上,还是独特的学术视角,以及各专题的精深分析、阐释方面,都有着鲜明的学术个性及学术风格;不仅在旧有对秦史、秦文化的认知基础上开拓了一个更为宏阔的研究领域,同时也具有极强的理论深度与思想深度,可以说是在秦史研究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建树。

        该丛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丛书注重对秦史的全方位、多视角的探究,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以往对秦史、秦文化的研究不同,该丛书通过对历史文献及近年来新发现的考古材料、古文书的梳理、解读,并通过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交汇融合,从各个方面对秦史、秦文化分门别类加以探讨,形成对秦史及秦文化更加全面、系统的新认知。例如该丛书所包括的14本学术专著,既有《秦政治文化研究》《初并天下——秦君主集权研究》《秦官吏法研究》等对秦政治历史的探讨;同时亦有着对秦的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工程技术的研究,如《秦思想与政治研究》《秦战争研究》《秦都邑宫苑研究》《秦文字史》《秦祭祀研究》等。这些学术专著可以说从纵横两方面展现了几百年秦国历史、文化的演变,深化了我们对秦国历史的全面认识。正是这种全方位、多学科研究,使我们不仅看到秦的迅速崛起对于春秋战国时代传统“中国”各文化圈及不断发展的诸“夏”民族的冲击与影响;也可从更加广阔的历史视野,注意到秦的统一,既是中国政治、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当时亚洲东部以及亚欧历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划时代事件。

        二、坚持实证原则,注重理论思辨。该丛书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实证与理论相结合,既注重将古代文献、出土古文书及考古材料相结合,又十分注意其理论思辨与抽象、总结。丛书作者通过“二重证据法”“多重证据法”与历史理论的结合,对秦史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使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史实浮现出来。例如《秦祭祀研究》中,对于近些年考古工作者在灵山山地发现的血池秦汉祭天遗址,包括中心祭坛、建筑、道路、祭祀坑、烽燧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祭天神祠系统,结合发现的隶书陶文及历史文献进行了阐释,认为《史记·秦本纪》等所载秦人从春秋至战国中期所立六个畤,其中灵公立吴阳上畤,应该即血池祭天遗址。该遗址的发现,说明了灵山的神山地位以及神巫是沟通天地的阶梯。这就印证了《山海经》及《史记》所载史实,使我们对于秦的历史、宗教,对于古代文献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旧知新识,探赜索隐。秦国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过去虽历经论证,但由于史料局限,仍有诸多粗疏之处。丛书通过对秦史分门别类的仔细梳理,颇具新知创见。例如关于秦国的文化精神,通过对秦历史的剖析,而总结出几个鲜明特征:创新理念、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实用意识、技术追求。丛书各书则用大量史实证明这些特征在秦人历史演进中的重要价值。正是秦人的这种积极进取、推崇创新、重视实效的文化基因,使秦国由弱而强、由落后而先进。这些源于史实的结论,更新了我们对旧秦文化的认知。再如对秦的水陆交通、道桥的研究,王子今教授作为秦汉交通史专家,曾经出版《秦汉交通史稿》,探讨与研究了秦汉交通诸如道路、津桥、车辆、运输动力、航运、海外交通、造船业等多方面问题,对于秦汉主要文化区的交通结构、仓制和主要粮路、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运输业、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提出了自己富有新意的见解。而在该丛书由王子今教授所著《秦交通史》中,在其旧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新发现的有关秦的交通、道路、航运、海运、都市交通等方面的考古材料,包括他自己对秦故道亲身探索而获得的切身感受,由此对秦交通发展的历史作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故该书除了从科学技术方面对于秦的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等进行了全面探索外,还对秦交通与秦政治文化、统一大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将秦王朝统一的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基础展现在人们眼前,由此使人能更加深刻认知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四、开拓了秦史与秦文化研究的学术视野。该丛书十分可贵的是,在秦史研究中,除了对秦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有着新的探索外,还注重从传统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等方面以外的诸多问题,如生态地理、科学技术、社会管理、宗教信仰、礼义文化等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实际上,秦国能够蚕食六国、一统天下,应该是与制度、法律、思想、科技、文化、宗教、社会管理等层面的合力作用相关。例如秦国强大的武备、规模浩大的工程、严密的基层社会治理等,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及有效的管理体制等,是不可设想的。而这种经济基础及管理体制的背后,却蕴含着秦人所创造的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成果。过去学界在秦史研究中,由于史料原因,对秦国的这种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发展显然揭示不够,这使我们将僻居西方边陲的“秦”往往与落后的“戎狄”相联系,从中原王朝的正统眼光去看待秦的历史发展。该丛书正是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各方面的发展的研究,更新了我们的这一认知。它使我们认识到,秦的一统天下,并非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具有历史演进的必然性,是与秦积极奋进、努力开拓、不畏险阻的“英雄主义”“科学精神”“实用意识”相关的,也是秦在发展中,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科技、管理等多因素合力的结果。所以,在战国列强的激烈兼并战争中,为什么是秦而非东方六国统一天下,这个问题需要从秦历史演进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个方面去获得答案。

        当然,由于秦史与秦文化是一个复杂、多元的问题,同时由于在诸多问题上仍然受到资料局限,作为对秦史与秦文化的系统性、全方位研究,还存在一些可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地方。例如对于对战国时期秦的基层社会治理、秦国内部复杂的阶级关系与社会关系、秦社会制度的两面性、秦二世而亡的制度性缺陷等。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秦史及秦文化的辩证认识。但是,不可否认,该丛书的问世,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秦史、秦文化研究在方法论和切入点方面的进步,而且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放开视野,超越传统史家立场,去全面看待秦代历史、文化。从这一点来看,该丛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

        (作者系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