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6月07日 星期三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6月07日   09 版)

        【传统文化】

        中国营造学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展古建筑调查研究是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传奇,梁思成、林徽因作为营造学社社员于1937年第一次发现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更是广为人知。从1932年4月踏访蓟县独乐寺,到1940年在川渝考察,8年间,梁、林和营造学社同仁行走上万公里,涉足山西、河北、陕西、山东、四川等数个省份,对众多古建第一次做了现代意义上的考察和记录。本书是对梁、林的致敬,是对那段学术往事的“重现”,采取的方式是“重走”。在书中,作者记述了自己“重走”的亲历亲见,结合对梁、林当年的调查报告等文献的征引,和现场拍摄的大量照片,详解中国古建的奥秘,阐发其历史和文化内涵,由此成就了一部古建筑知识文化普及佳作,也向读者发出了一封“访古邀请函”。

        【历史地理】

        本书是多年从事历史地理方面教学与研究的韩茂莉教授撰写的一本中国历史地理通俗读物。为什么农业起源于自然资源条件并非上佳的地区,而非雨量更加充沛、植被更加丰富的地方?“天下之中”为何从“三河”变为“陶”? 为什么山东山西之间没有山脉相隔,却以山命名? 曹操败走华容道与云梦泽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呼伦贝尔草原如何影响了蒙元帝国的伟业? ……本书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一万年中,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撷取26个专题进行解读,讲述了以大地为舞台上演的精彩历史剧。这不是中国历史地理的系统讲述,而是一种散点透视,从一个个具体问题切入,呈现了地理如何影响历史进程,涉及政治地理、军事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让我们对历史地理这门学问的魅力有所感受。

        【传记】

        获得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诗人、作家米沃什是有着国际声誉的思想者、写作者,这部近1500页的米沃什传记出自波兰作家、评论家安杰伊·弗劳瑙塞克之手,作者在十年中实地探访若干米沃什生前所到之处、搜集并翻阅篇幅可观的相关文献资料、研读传主书信……为写作此书做了充分准备。本书资料丰富,极具思想深度,依循传记写作常见的编年、地点线索,全面展现传主生平,鉴于传主的作家身份,书中对引用的米沃什大量诗作、文章进行解读,作品与创作的时空背景以及传主创作时的状态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立体的观照视角。这部传记于2011年米沃什诞辰百年在波兰出版后,深受好评,在目前的米沃什研究专著中可算重量级力作,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问世的本书中文简体版由国内知名波兰语译者乌兰等译自这部传记波兰文原版初版本。

        【文化史】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西方,“鬼”作为一种关乎民俗、信仰乃至生死观的独特存在始终与人类社会同行,本书着眼于中国早期的“鬼”文化,基于比较研究的姿态,综合历史、宗教、社会学等视角,对自远古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鬼”的缘起、形象,与人和社会、宗教等方面的关联,如何演变、泛化等等话题进行了梳理、探讨,集中体现解惑“‘鬼’的观念如何产生”“‘鬼’如何影响信仰”“怎样透过‘鬼’走近历史、了解人类社会”等疑问的努力。本书作者是在古代埃及、古代中国社会与宗教、比较古代史研究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历史学者,他的研究与写作无意深究“鬼”的本质与精神层面的内涵,更侧重回顾、解读“鬼”的现象,进而反观历史,另辟蹊径认识中国社会,是一部资料丰富、视角别致的文化史著作。

        【长篇小说】

        这是作家陈彦历时八年、九易其稿之作,书中围绕星空与半棵树两条脉络,对村镇生活的细水微澜进行了观照。既在基层公务员安北斗对星空的眺望下思考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并以之为镜反思社会;又在北斗村村民温如风为半棵树的申诉中挖掘细碎日常中,还原生活本相。在眺望星空与关怀大地的过程中,作者始终关注的是处在当下时代、社会中普通人的生存问题。这是一次乡村全景与基层社会生态的中国式书写,作家熟悉基层生活,善于细针密线地把故事讲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揭开了十余年间基层社会的复杂面相,乡村具体的山川地貌、经济形态和文化观念等丰富内容尽在其中,也展示出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进而表达人与自然这一人类的共同命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