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

    从动物性到人性:一种基于生物学的社会秩序拷问

    徐秋石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5月17日   16 版)

        《它们的性》,王大可著,新星出版社2022年7月第一版,59.00元

        1

        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是去年在“一鉴阅读”聊杨争光老师的《我的岁月静好》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大可,在与她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们意识到彼此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女性主义者。那天,她送给我了她的大作《它们的性》。拿到书的第一感觉是,标题简洁、直白,没有什么隐喻比喻,颇具吸引力。

        2021年秋天,我在南科大开设了一门通识课,叫《性别研究:理论思潮与社会批判》。这门课我首先从性史讲起,因为sex和gender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也如大可所讲,她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性关系,因为有了性关系以后才有父母子女等一系列其他的社会关系。我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同这一观点的,所以当我去研究性别的时候,会回溯到性本身去探讨。从性到性别,这里有由性所塑造建构的一种社会秩序。那么当我们理解性别的时候,理解性关系就是一种理解社会秩序的基础。

        2

        我读这本书的一个非常大的收获是,从生物学的视角了解了动物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从动物性理解了人性。我对生物学是完全没有了解的,这些知识对我而言非常新鲜。

        在我看来,大可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她虽然在讲动物性,但经常讲着讲着就会有意识地传达一些关于人的性和性别的理念。人本身就是一种动物,是社会性动物。但其他动物也有社会性。她从性的维度展现了动物的社会性。在这一点上,她把自然和社会做了一个边界上的模糊。近年来非常火热的学者拉图尔有个非常著名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 称ANT),简单来讲就是把社会和自然的边界模糊掉。不仅社会是社会的,自然也是社会的,自然也是社会建构的。大可在书里谈到,动物群体也是社会性的,动物的族群也有它们的社会结构。在我看来,她在试图使用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动物界的社会性是怎样建构的、都有什么样的秩序、是否是正义的等问题。对动物性和人性做边界模糊的分析,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手法。

        在性别研究中,女性主义理论有诸多流派,纷繁复杂。其中讨论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社会性别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与我们的生理性别相关? 可能极端的社会决定论者认为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是完全无关的,而极端的生理决定论者认为社会性别是完全由生理性别决定的。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各种不同的理解。

        而《它们的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阐释方案,一种新的理解路径,那就是,生物的、自然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的。如此,就从生物学视角提供了一种阐释和理解性与社会秩序的方案。我认为这是这本书的一大贡献。

        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还在读另一本书,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的《荒野之声》。这两本书有共通之处,都是从生物学的视角尝试理解自然和社会。《荒野之声》从声音维度阐释动物(包括人这种动物)的身体和行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一节是“性与美”,探讨性、自然与声音之间的关系。大可这本书也有一些篇幅专门谈及声音,比如她的博士研究里就有从公鸡鸣叫的不同声音中理解性的内容,展现了声音与性所具有的强关系,而这个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自然所影响的,进而又影响到社会秩序的建构。对于做声音研究的我而言,这两本书中所讨论的声音与性的内容饶有趣味。

        3

        大可的文笔我很喜欢,有一种天真幽默的年轻之感。

        我不想把《它们的性》定义为科普。当然它可以是科普,因为讲了很多知识。这也看我们如何定义“科普”两个字。在我看来,这本书颇具学术含量,且有作者自己的态度,在传播作者的思想。其精彩之处在于,她在试图引发我们的思考。比如对于“美”的追求,是男性追求美还是女性追求美? 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再比如,作者强调,“强者如果不受约束,就会剥削弱者”,通过对强弱、社会秩序的建立、什么是正义、如何挑战既有的规则等议题的一系列拷问,她试图从动物性的阐释中让我们得以窥探人类社会中的秩序和规则。她不仅谈异性恋,还谈多元性别、雌雄同体、同性恋等等消解二元论的内容,由此拷问我们现行的社会秩序。

        我原以为读到最后一章的时候,对这本书的理解就拿捏得差不多了。但最令我惊喜的是结语和后记两个部分。大可有一种自反性,她明确意识到虽然想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去做研究,但其实我们终究无法脱离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并且,她强调了对“我”的反思。生物学是一门科学,而由现代科学所建构出来的意识形态是,科学研究是客观的、绝对的、正确的。而大可具有反思精神,她意识到即使做科学实验,实验也是由人所设计和实施,最后得出的数据也是受人影响的。在这一层面上,她给自己的研究做了自反性的说明,这点难能可贵。

        4

        最后,我再提一个问题,那就是所有生物学实验,或是涉及到动物实验的科学研究的共同问题:动物伦理。书中谈到一些案例,比如强迫母鸡和公鸡进行交配,而如大可所讲,自然界中动物的大多数性行为是性强迫的。研究者都能感受到母鸡被强奸的痛苦,但还会重复这样的实验,这就使我产生了一种不适感。意识到了动物的痛苦,再去做实验,这是否符合伦理?

        当然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受试动物是不符合伦理的,但我们是为了通过这些实验去更好地了解它们、更好地建立动物伦理制度。这也许是动物伦理的两难困境。当我们说人也是一种动物的时候,当我们说动物也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的时候,动物伦理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反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