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5月10日 星期三

    作者行至何处,思则随之,思有所得,凝结为诗。

    岁月炼成诗,诗歌壮君行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5月10日   11 版)

        《穿行岁月之海》,张国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1月第一版,88.00元

        ■周溯源

        记得是在2010年8月,我拜读了张国祚同志的第一部诗集《沧桑足音》。近200首诗作令我耳目一新,欣赏中平添了兴奋与感动,当即写了一篇书评。岁月刚过了一轮,最近又收到了张国祚同志的第二部诗集《穿行岁月之海》。

        该诗集选诗近240首。掐指算来,作者平均每年出诗20多首,月均2首。作为一位担负一定领导职务、长年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同时任大学博士生导师,既要授课,还要指导学生科研的学者兼领导,其忙碌程度不难想象,写诗只能是业余为之。即便是业余为之,12年仍能选出近240首诗出版诗集,不能不说是高产了! 据我了解,国祚素来是认真之人,写作严谨,绝不是写写顺口溜敷衍成篇。笔者读罢该书,感觉整部诗集有激情,有哲理,有深思,有言志,有抒情,可圈可点处甚多。作者行至何处,思则随之,思有所得,凝结为诗。岁月炼成诗,诗歌壮君行。

        在《自序》中,国祚同志谈了自己关于诗词的理念。“诗不仅可以抒情、可以状景、可以传知,而且可以言志,也可以明理。因为诗是韵律文字的表达,所以诗能给人以形式美、节奏美、音律美,令人悦目、悦耳、悦心。没有思想情感的文字,那是无病呻吟;没有韵律的文字,那是散文白话。因此,所谓好诗,应当好看、好读、好听,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升华灵魂。”(《穿行岁月之海》,第2-3页。下面凡引该书,只注页码)作者声明,不喜欢“朦胧”而喜欢“鲜明”,不喜欢晦涩而喜欢鲜活,不喜欢阴暗的扭曲、自私的刁钻,而喜欢阳光的歌颂、真善美的赞许、家国情怀的抒发(第3页)。作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该诗集可以看出这些理念得到了践行。

        在作者看来,生活中的许多内容是可以入诗的。该诗集收录了作者穿行岁月、品赏盛景、思考人生、情寄家国、缅怀先贤、放歌时代、追思友谊和感悟哲理的诗作,共分13个专题。贯穿了作者对“诗言志、诗叙事、诗抒情、诗颂美、诗歌德、诗会友、诗寓理”等诸方面的理解。应该说这些理解弘扬了中国诗词的优良传统。揆诸诗史,就言志来讲,有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叙事来说,有杜甫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会友来说,有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寓理来说,有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能表现人类的各种生活内容。当人悲愤时,“悲愤出诗人”;当人欢乐时,“斗酒诗百篇”;当人恋爱时,“情人眼里出西施”;当人得志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当然,用诗表现生活,远比散文难度大。要讲格律,讲押韵,讲对仗整齐,讲文约义丰。令人钦佩的是,《穿越岁月之海》中的诗韵律和谐,节奏铿锵,遣词造句,十分圆熟,做到了准确、鲜明、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造诣和修辞艺术。

        该诗集有一个部分讴歌名人。作者对在历史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伟人、哲人、英杰倾情赞美,由衷歌颂。作者写到的有圣人孔子、忠臣比干、贤相管仲、思想家贾谊、文豪“三苏”、民族英雄林则徐,等等,这些赞颂为人们树立了精神坐标。作者在游览江苏省昆山市顾炎武园林时,对顾炎武的崇敬之情如一股清泉喷涌而出:“秦峰塔侧亭林湖,大爱哺育顾炎武。精忠报国效鹏举,刚直不阿鄙贪腐。天下兴亡心长念,匹夫有责勇做主。经世致用学问深,万卷书破万里路。……”(第250页)一气呵成,气贯长虹。正是顾炎武喊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历史强音,振聋发聩,震烁古今,令人荡气回肠,奋而起行。当写到蒲松龄时,赞美了蒲松龄的奇才、风骨和杰出成就,结尾一联导出了历史的辩证法:“若使官场增一吏,谁知文坛蒲松龄?”(第254页)写冯子材时,写了他的身世与气节,歌颂了他为国建功立业的崇高志向,和打败法国侵略者的英雄业绩:“少时孤苦谋生强,行伍出身善战将。目睹清廷多腐败,称病辞官已返乡。卸甲犹虑国之忧,社稷安危不敢忘。忽闻法寇侵越南,六十七岁再戎装。誓死永做中国民,老将携棺赴边疆。率子募兵五千众,身先士卒敌胆丧。一举夺回镇南关,大败洋枪威名扬。”(第258页)这些诗句叙事中融入感情,颇为动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