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5月10日 星期三

    王树枏文献的全面整理

    翟永兴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5月10日   10 版)

        《王树枏文献辑刊》(全117册),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近些年,学界对王树枏的研究日益升温。2020年10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树枏文献辑刊》,共一百一十七册,四十九种,为我们对王树枏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性文献资料。

        王树枏(1852—1936),字晋卿,号陶庐,直隶新城(今河北高碑店)人。王树枏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学深厚。其祖父王振纲,字重三,号竹溪,清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因养亲不仕,在家讲学授徒,历任易县、涿县(今河北涿州)、新城书院主讲;同治八年(1868),直隶总督曾国藩聘请他为保定莲池书院山长,同治十三年(1874),受直隶总督李鸿章之聘第二次出任莲池书院院长,主掌莲池书院期间授业千余人,门生遍及华北。其父王铨,字子衡,号松舫,咸丰五年(1855年)举人,曾被聘为安肃(今河北徐水)凤山书院主讲,后选授东安县教谕,封光禄大夫。

        王树枏自幼聪慧好学,十六岁参加县试中秀才,随后入莲池书院学习,受业于黄彭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督直隶,在保定开办畿辅通志馆,聘黄彭年为总纂。在黄彭年的推荐下,王树枏被聘为通志修纂。光绪十二年(1886年),王树枏参加科举考试,会试得五十四名,殿试中三甲四十八名,被授户部广西司主事。后主动申请外放,曾在四川青神、彭山、资阳、新津等多地任知县,先后入张之洞幕府和陶模幕府,又任甘肃中卫知县,署理平庆泾固道、兰州道,再任新疆布政使。辛亥革命后,王树枏回北平。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成立清史馆,聘王树枏为总纂。民国十七年(1928年),应张学良之邀,主讲沈阳萃升书院。民国十九年(1930年)回北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北平无疾而终,葬于北京西山红山口龙背村,享年八十五岁。

        王树枏经学子学功底深厚,撰写了一大批研究著作。这方面,除了《陶庐丛刻》中公开刊刻的《尚书商谊》《费氏古易订文》《校正孔氏大戴礼记补注》《尔雅郭注佚存补订》《墨子三家斠注补正》等,《王树枏文献辑刊》还收录了《左氏春秋伪传辨》《庄子大同说》等稿本。这些稿本因为未曾刊刻过,所以一般读者很难见到,此次公开出版,为学术界提供了难得的文献资料。

        王树枏有大量诗文传世,包括《陶庐文集》《文莫室诗集》《文莫室骈文》《陶庐诗续集》等。同时,王树枏撰写了大量碑铭、墓志、寿文等,均具文学和史料价值。

        甲午战争前后,面对国家危机的加深,王树枏以“中体西用”“经世致用”为宗旨,开始了对欧洲史的编修、纂写和记录,如《欧洲列国战事本末》《欧洲族类源流略》《希腊学案》《希腊春秋》《彼得兴俄记》等。

        王树枏从青年时期参与《畿辅通志》的修纂开始,似乎就注定了与地方史志文献编纂的不解之缘。后来他陆续主持了《新疆图志》《冀县志》《河北通志稿》《新城县志》《奉天通志》等的修纂;参与《大清畿辅先哲传》《清史稿》等的整理和纂写;撰写了《武汉战纪》《德宗遗事》等。鉴于《清史稿》《畿辅丛书》等已有多种版本单独刊行,所以该辑刊未收录这些作品。但收录了由王树枏任总纂的《新疆图志》,主要是因为王树枏创设了新疆通志局,拟定了编写体例,并亲笔纂写了其中的《新疆国界图志》《新疆山脉图志》《新疆访古录》《新疆礼俗志》等卷,对该书的完成贡献卓著。

        此外,该辑刊还收录了《陶庐老人自订年谱》《王树枏日记残稿》等稿本,对王树枏生平研究具有较高价值。

        此次整理,编者在海内外广泛搜求王树枏的作品,最大程度上汇集了王树枏留下的文字。纵览王树枏的一生,其学行品格皆颇足称道,将其著作整理辑刊,自有继承发扬其重道尚义之精神、经世致用之思想的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