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5月10日 星期三

    探寻心理生活的丰富意义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5月10日   10 版)

        《描述心理学:心理生活的描述、理解与解释》,王申连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11月第一版,75.00元

        ■王蕾

        人类的心理生活是一个棘手的研究主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心理生活具有丰富的意义性。意义就像狡猾的狐狸,让人难以捕捉。即使有幸捕捉到,它也可能会变形逃走。意义还是一种建构,同一事件或行为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解读方式。虽然意义部分源自社会建构系统,而社会建构源自人类共同经验,这使得意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意义的解读方式仍然存在无限的可能。甚至还存在这样的情况,意义可能具有行为者本身都不知晓的含义。

        如果我们承认意义是心理生活的核心,而且承认意义虽受限制但仍具有多层次和无限可能的特征,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想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寻求心理生活的普遍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稽之谈。因为行为背后的意义灵活多变、可协商、存在个体差异且依赖于特定的历史情境。它们不可能具有亘古不变的因果法则,并适用于不同的时间和文化。因此,与常规的自然科学取向的研究方法(实验法)相比,对心理生活进行研究的学科,更需要一种探寻行为或事件背后意义模式的人文科学方法。

        当今社会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心理生活日益复杂,自然科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的解释力、说服力及适用性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对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描述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初创时期产生的异于占据主流地位的自然科学心理学的另一种声音,开创了现代科学心理学的人文研究取向。《描述心理学:心理生活的描述、理解与解释》正是对这一彰显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心理学形态的系统研究和全面表达。

        本书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条路线独立发展的视角,详细阐述了描述心理学的思想来源、理论发展、历史融合和当代新生的发展演变过程,概括了描述心理的基本内涵、理论特征、发展逻辑,并尝试对描述心理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描述心理学主张通过现象学的描述或解释学的理解如实呈现人的心理生活的全貌。理论心理学家郭本禹教授在序言中给予本书高度评价,认为“这本书内容丰富,框架结构合理,各章节之间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可谓合理建构了描述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研究描述心理学的专著,具有填补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空白的意义和价值”。

        本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首先,本书对描述心理学及发展作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厘清了描述心理学的来源和去向问题,深入探讨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初始精神和内在特质。其次,本书阐明了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和精神实质,梳理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脉络和发展逻辑,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质性心理学的研究精髓和理论本质。再次,本书有利于增强心理学研究者的人文科学意识,推动未来心理学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本书所阐述的现象学、解释学、整体论等理论观点,对于人们更好地生活和理解生活具有重要价值。

        《描述心理学》一书不但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内观”心灵世界,重拾对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注,因此,对非专业的普通读者,本书也非常值得一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