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5月10日 星期三

    不抑败笔乎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5月10日   03 版)

        ■韩羽

        “沧州张铉耳先生,梦中作一绝句曰:‘江上秋潮拍岸生,孤舟夜泊近三更。朱楼十二垂杨遍,何处吹箫伴月明?’自跋云:梦如非想,如何成诗? 梦如是想,平生未到江南,何以落想至此? 莫明其故,姑录存之。桐城姚别峰,初不相识,新自江南来,晤于李锐巅家。所刻近作,乃有此诗。问其年月,则在余梦后岁余。开箧出旧稿示之,共相骇异。世间真有不可解事。宋儒事事言理,此理从何处推求耶?”(《阅微草堂笔记》)

        读了上面文中的绝句,想起了袁枚的话:“误把抄书当作诗。”

        试为之对号入座:

        首句“江上秋潮拍岸生”,再看“舟人夜语觉潮生”(唐,卢纶),“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

        次句“孤舟夜泊近三更”,只“夜泊”二字,能不令人想起“枫桥”的“江枫渔火对愁眠”?

        第三句“朱楼十二垂杨遍”,再看“十二楼中月自明”(唐,温庭筠),“十二楼中尽晓妆”(唐,薛逢)。

        末句“何处吹箫伴月明”,再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

        两相对照,虽不如榫之合卯,却也似影之随形。张铉耳先生为之“骇异”:“梦如非想,如何成诗?梦如是想,平生未到江南,何以落想至此?”这是对着镜子作鬼脸,自己吓唬自己了。如若张先生自问,自己是否读过江南诗? 是否喜爱江南诗甚或品味陶醉于诗之诗境? 这么一问,“莫明其故”之“故”,不就昭然若揭。

        《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亦即口碑在民的纪晓岚。不说别的,只就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就足以证其为清乾嘉时期执学术牛耳,为士林宗仰的学者。且又洞察人生,勘破玄黄,以阅世数十年之悟,作《阅微草堂笔记》以鬼狐喻世。可是张铉耳先生梦中作绝句,本极易解,何以随声附和其“骇异”,笔之于书? 想是纪翁故装糊涂,借“姑妄言之”捎上一笔以嘲宋儒:“宋儒事事言理,此理从何处推求耶?”试想,这一笔,不抑败笔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