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科幻:以想象之力,创千年未来”主题活动于4月16日在北京市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举办。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科普作协科幻创作研究基地主办了本次活动,唯围品书、北京书香文雅图书文化有限公司、全国少儿科幻联盟承办。科幻作家王晋康、刘慈欣、超侠,出版人王卫英、李继勇、张静芳、徐扬科,科幻科普工作者田松松、姚利芬、陈柳岐、何超群、张宇识出席。
活动分别围绕“科幻的民族性、世界性、科学性与未来性”和“少儿科幻的新探索”两个主题展开。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晋康认为,科幻的本质仍旧是文学,文学性是其最凸显的一个点。在谈及科技更迭下的Chat⁃GPT是否会在未来取代内容工作者的价值和地位时,他以亲身经历为例,阐明鲜活的生活经历、好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深刻认知是现阶段人类创作者与人工智能最显著的区别。
科幻作家、该院院长刘慈欣则表示,科普型科幻与文学型科幻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共存。中国的科幻文学应该丰富,科普型科幻更应该在少儿科幻之中普及。
该院副理事长田松松进一步表示,从阅读对象上,不需要硬性区分儿童、少年和青少年,应当允许对未来的事物有充分的想象和理解,孩子总是期望读到内容比自身更强大、更完美、更成熟的作品。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科幻分社社长、该院理事长王卫英从阅读对象上谈及对科幻小说和科学童话的区分。她认为,孩子眼中的科幻世界并不荒诞,反而十分有趣,科幻小说给孩子们提供了自主了解自然造物和社会现象的平台。
在“少儿科幻的新探索”主题论坛中,该院副院长超侠提出,现在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和科幻作家共同成立了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加入科幻写作行列,很多科幻作家也在参与儿童科幻创作。但是二者的创作有很大区别——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科幻作品贴近儿童心理,但在科幻想象上略显不足;科幻作家的作品很有想象力,但可能无法适应儿童口味。在此情境下,少儿科幻应运而生。王晋康则说,儿童文学的创作难度超过成人文学,要掌握孩子的角度和思路并非易事。创作者不应对孩子喜爱哪种科幻指手画脚,而应该尊重他们的自由意志和个人爱好。
刘慈欣认为,科幻小说本就是从科学技术中寻找资源。他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发现,儿童对前沿科学的接受度往往高于成人。如果采取一种通俗的手法去描写前沿科学,儿童读者反而更容易深入其中。少儿科幻不应回避最前沿的科学,反而应努力在其中发掘故事资源。
书香文雅公司董事长、“百年科幻”系列图书总策划李继勇表示,孩子是一张白纸,具有可塑性。少儿科幻与成人科普有所区别,前者必须兼顾科学性、创造性、文学性以及教育性,孩子要能够通过阅读获取基础的科学知识。
(鲁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