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4月19日 星期三

    北大学者段晴遗著破解古代于阗氍毹“密码”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4月19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丁杨)在精通多种中亚、印度语言的历史语言学者段晴去世一周年之际,“三联学术论坛”邀请荣新江、沈卫荣、叶少勇等历史、人文学者,在三联韬奋书店举办题为“破解文明密码”的论坛,追忆段晴的学术人生,解读她的遗作《神话与仪式: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10月版)。

        作为我国著名历史语言学家,段晴早年师从季羡林,攻读梵文、巴利文,留德时师从恩默瑞克教授学习中古伊朗语,专攻于阗语。“段晴老师有着很好的跨越印度、伊朗两大语族的学术训练,是个语言学天才。”在外地开会的历史学者荣新江以视频连线表达了对段晴学术成就的推崇。“她不仅精通中亚流行的混合梵语、犍陀罗语、于阗语、据史德语,还旁通叙利亚语、粟特语等,并解读了丝绸之路出土的多种胡语文献,出版有许多重要论著。”对于《神话与仪式》,荣新江认为,“这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段老师不幸罹患绝症。她没能像书中主人公之一伊楠娜那样成为‘长生女神’,但她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有关胡语文献的论著和这部涉及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把自己用生命拯救的一部图像史留在了人间”。

        《神话与仪式》缘起于2007年。几位挖玉人在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乡发现了几幅色彩鲜艳、图案神秘的毛毯,这些毛毯是传说中的“氍毹”,当时的考古工作者无从知晓上面古文字的含义、图案的所指,求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域语言专家段晴教授。此后将近10年,段晴从氍毹细节入手,破译文字,分析图案,和织物专家研究毛毯织法,请科技考古专家测定碳十四年代,确定氍毹产自公元6世纪。段晴分析氍毹图案是纺织技术将文明的图像传承下来。她综合氍毹图案上人物的文化特征后,将其叙事定位到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氍毹证明了文化因子强大的跨域性,两河文明对中亚乃至新疆亦有影响。为此,段晴陆续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这些成果,汇集成《神话与仪式》。

        氍毹的神话叙事,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古代东西方文化在于阗的交流。这部著述显示了段晴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的独特之处——历史语言学的系联功夫与跨文明、跨域界的图像分析。通过这本书,沈卫荣体会到,段晴“不止在语言学领域,在历史、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她在东西方学术界都是非常独特的存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