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4月19日 星期三

    朱寨先生身上的布衣精神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4月19日   03 版)

        ■吴思敬

        今年是朱寨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他离开我们也有11个年头了。当我们回望朱寨先生光辉的革命经历和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卓越贡献的时候,让我最感动的是他身上所体现的那种布衣精神。

        布衣精神,就是古代平民知识分子所持有的一种信念,那就是不畏权势,不图金钱,安贫乐道,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以及坚守人格独立,自由而旷达的精神追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讲究义、利之辨,所谓“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是“为利”的,求众人利益的行为是“行义”的。一个人为众人的利益去做事,他不是以占有,而是以奉献为目的,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所遵循的做人的道德准则,也就是所谓布衣精神。

        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这种布衣精神在杜甫身上有最集中的体现。杜甫虽然当过左拾遗这样的小官,挂过工部员外郎这样的虚职,但他毕生实际上就是一介布衣。然而他的内心世界无比廓大,他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即使在长安过着“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也仍葆有“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的志向。林庚先生终身研究古典诗歌,他本人也是诗人,他说过:“我们身上要有些布衣气。”有些布衣气,就不是眼睛向上,而是要像艾青所说的那样:“永远和那些正直、勤劳而又困苦的人群在一起。”

        朱寨先生便是这样一位身上有着布衣气的学者。朱寨先生16岁参加革命,奔赴延安,曾在延安鲁艺学习,以他的资历,完全可能走一条青云直上的当官之路,但朱寨选择的是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学术之路。他热爱文学,献身文学研究,以学术为己任,甘坐冷板凳。

        朱寨先生毕生保留了布衣本色,他毫无架子,朴实仁厚,待人亲切,与人为善,他钟情学术,酷爱读书写作,早就把级别待遇、功名利禄置之脑后。他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期间,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规划蓝图,推动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为当代文学学科的建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要编写一部高质量的当代文学教材……这就是我的意见。”他为中国当代文学建设,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康德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一件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朱寨先生离我们远去了,但他身上的布衣精神,作为我们心中的崇高的道德标准,成为一种风范,与灿烂的星空一起,永远照耀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像他那样,有操守,有作为,有担当,胸怀坦荡,献身学术,一路前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