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4月19日 星期三

    致青春:“我为何写下《十四岁的纸条》”

    章红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4月19日   16 版)

        《十四岁的纸条》,章红著,天天出版社2023年2月第一版,30.00元

        章红

        我试图将那些使他们内心不能宁静的情感记录下来。这些心灵的流泻汇拢成汤汤大海,每一个涉猎过这片海域的人都不能不感到深深震惊。

        最开始的时候,我为一家少年杂志写稿。那时初进大学,刚有余力腾出一点空来东张张西望望,张望得最多的,还是并不久远的中学时代。青春期所有的悸动不安、真实的痛楚与不着边际的幻想,都还带着新鲜热辣的印象,驱使我去把它们写出来。这样,在二十岁上下,我写了一批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惑》《白杨树成片地飞过》《为什么不长大》等。因为这些小说,我收到了第一批少年读者的来信。时过境迁,这些信虽遗憾无存,但那样一种印象却再不会消失:我以为是我个人独有的经验、情绪,其实许多少年都有着相似的体验;成长过程中我所感受过的迷惘与痛楚,许多少年也正真切地经历着。这使我想到:青春或是一个独立的国度,这个国度里的子民,会有许多引起共鸣的话题。

        大学与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少年刊物当编辑,工作性质使我有机会接触更多少男少女。他们向我讲述童年记忆、学业困扰、初萌的恋情、与父母的关系、对未来的迷惘……倾听着他们有时激烈有时无助的心声,仿佛可以触摸到一颗颗躁动不安的灵魂。我涌出一个强烈的愿望:为他们做点什么——也是为自己一步步走过的青春岁月做点什么。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青春期是一个躁动、脆弱,因而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阶段。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刚刚脱离孩提时代又尚未成年,他们不再像孩子那样能比较容易地获得原谅和宽容,又不像成年人对自己拥有种种权力。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但内在还不具备足够的精神资源。他们处于孩子与成人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自我认同与自我排斥之间。

        人在青春期,身体与心灵都像开上了一条高速公路,两边是隔离带,前后是奔腾不息的车流,你不能自行减速。偏偏生理与心理这两者的发展又未必是均衡的,有时候一个会跟不上另一个。

        无法接纳自我的痛苦,与环境冲突带来的困扰,初萌的情愫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集中到一处,使得青春期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期。教室里、书桌前的少年,看似平静无澜的求学生涯,在内部却随时酝酿着风暴的因子。

        我试图将那些使他们内心不能宁静的情感记录下来。这些心灵的流泻汇拢成汤汤大海,每一个涉猎过这片海域的人都不能不感到深深震惊。美国现代哲学家爱默生曾这样表述过:倘使有一架心灵的望远镜,可以像观察星云变幻一样观察人类的内心世界,跟踪记录心灵涌动的每一次潮汐,那么我们会发现,任何一个微小的个人,其心灵的历史未必比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历史更乏味……

        我想做的,就是追踪一些心灵的轨迹,力求真实、鲜活地传达青春期少年生存现状与精神世界。书中的故事与倾诉,有的来自面对面交谈,有的来自信件(包括电子邮件)往来。书名定为“十四岁的纸条”,是因为十四岁是一个标志性的年龄,在此之前童年教育已经完成,家庭教育所能覆盖的面向缩小,成长进入到某种质变阶段,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有一点无助。对这些真切的叙述,我会对文字做出梳理,为让主题稍微集中而删去一些枝蔓,但不会改变故事内容与情感,每一则讲述都是全然真实的。我希望少年读者有机会借此看到同龄人的深层生存状态,这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处境不是唯一的,自己并不是孤独的。

        除了记录与梳理,我也力图在书中倾注我的体验与知识,以最大的同理心去回应讲述者。如果凑巧能够成为一双扶助的手,牵引青春期少年跨越成长中的心理沟壑;如果能够鼓舞他们克服成长的痛楚,拥有坚韧、向上、友善的人格气质,那将是我至大的喜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