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华(江苏省文联主席、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说,70岁正年轻,正青春,正是大有发展、大有作为的美好时光。70年来,江苏人民出版社继承红色血脉,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江苏大地,面向国内国际,出版了大量高质量、有影响的图书。我这里仅举一例。因前几年采写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世纪江村》,我了解到,费孝通先生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时撰写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称为社会学调查的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享誉全世界,但在国内长期没有出版过,直到198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了该书中文版,引起巨大反响。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样的高质量图书不胜枚举!
在祝贺的同时,我要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为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出版了由张爱军部长担任顾问的三部大型报告文学《向时代报告》《向人民报告》《向未来报告》;为我出版了“三个三部曲”——《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向苍穹——中国天文三部曲》(今年出版),还有刚刚出版的我与孟昱合著的《振兴路上》。这些作品有的被列为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有的被评为省“五个一工程”奖和苏版好书。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要重点谈谈对创作出版一本好书的体会和认识——关键词就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人民”这个词。人民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对于一本好书来说,包括了“书中人”“书写人”和“出版人”。
我认为,要成就一本好书,要有“三个人”或者说“三种人”的共同努力。
一是书中人,也就是文学创作的对象。文学就是人学,就是写人,写人的故事,就是写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见证者、历史的“剧中人”。没有这些“剧中人”,就没有文学尤其是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的创作对象。我创作的《大江之上》中的茅以升、梅旸春、林鸣,《世纪江村》中的费达生、费孝通,《向苍穹》中的张钰哲、方成、叶培建,以及《振兴路上》的李全兴等,都是可歌可泣的“剧中人”“书中人”,他们用他们的心血、智慧乃至整个生命,在大江上、大地上、蓝天上书写了最新最美的文字,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写作素材,开辟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们是真正的第一作者。
二是书写人,也就是作者。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人物故事,还必须通过作者的文学创作成为文学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说:“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唐代诗人贾岛曾写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对此,我深有体会。与其他作者一样,我的每一部作品无不都是艰苦采访、倾心创作、反复修改的结果,无不经历了板凳坐得几年冷的考验,无不是用尽精力、绞尽脑汁、花尽心血书写出来的。
三是出版人,也就是出版工作者,包括编辑、设计、校对等。作者的文稿出来后,要变成一本书,后面还有很大的工作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版人还要进行二度、三度的创作,从审读文稿到修改核对,从封面设计到版面安排,从校对到印刷,从出版到发行,不知要做多少仔细的工作,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苦的劳动。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和其他工作人员都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正是由于这“三种人”的通力合作、共同创作,才能出一本真正的好书。这样的好书,有助于塑造人民的伟大形象,使人民真正成为书中的主角,成为时代的榜样;这样的好书,有助于增进人民精神力量,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总之,多出好书,才能使江苏人民出版社做到名副其实,真正实现出版社“为人民出书、为人民出好书”的宗旨与目标。
时代造胜境,星斗焕文章。我们愿同江苏人民出版社一起,为人民创作,为人民出书,努力创作传之久远的好作品,出版人民争相传阅的好书籍,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为江苏建设文化强国先行区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