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3月22日 星期三

    人大代表为“融合教育”发声,呼吁出版“大字版教材”

    郭元鹏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3月22日   18 版)

        【教育之声】

        “为随班就读低视力学生出版大字教材,让接受融合教育的残疾孩子感受到更多关怀与温暖。”3月8日,中国盲人按摩学会会长、福建省残联兼职副理事长王永澄代表和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委员在全国两会上不约而同聚焦融合教育发声。(3月9日《工人日报》)

        低视力学生是难以避免的现实存在,尤其是一些天生有视力缺陷的学生并不少见。如今倡导的是“融合教育”,其要义在于让特殊的学生融入正常的学校生活,并不单独设立班级,而是安排到普通的班级里。其作用在于让这些特殊的学生不孤单寂寞、心理不脆弱。

        根据教育部2022年12月28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视力残疾学生共有41806名,其中约60%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接受“融合教育”,这些学生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多在0.05~0.3之间,无法正常使用普通教材、教辅和工具书。对于这些孩子该如何关爱?那就不仅仅是生活上和学习上的照顾,还需要考虑“教材上的温情”。

        如何实现“教材的人性化”?人民教育出版社曾做过有益尝试,如联合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大字教材”,只不过其范围不大,使用率不高。原因在于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再有就是“大字版教材”涉及的学科很少。

        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大字版辅导书籍”。其实,我们应该让“大字版教材”更多也更科学。一方面各省教育部门应该充分考虑低视力学生的诉求,鼓励所有参与教材编撰和出版的出版社,依据实际情况印制一些“大字版教材”;另一方面需要对影响低视力学生阅读的教材图片、文字底色、字号大小进行更为专业的无障碍阅读处理。建议涉及到语、数、外等所有学科;再一个建议就是学校在使用电子教具制作视频教材的时候,能否也应多些“大字版教案”。虽然低视力学生的占比对于学校而言也许不高,可即便只有几个低视力学生,也应该充分给予他们“放大的爱”。

        (郭元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