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再给你一个读小说的理由

    ——邵丽和她的《金枝》

    计文君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3月15日   03 版)

        【作家读作家1】

        ■计文君

        《金枝(全本)》面世,这部从中原大地上生长出来的女性史诗,有着很多关键词,家族,女性,生命意志,传统与现代,来处与归路,老根与新叶……任何一个都可以成为触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原因。只是作为这部书最初的读者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小说叙事的从业者,我倒是愿意给出一个很不“专业”的理由,你还可以因为作者邵丽来读这部小说。

        “专业”的说法应该是钱锺书先生给出的: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为什么还要认识生蛋的母鸡呢?钱先生的说笑自有道理,作者应该隐藏在作品之后。更为极端的业内意见是罗兰·巴特提出的:作品完成,作者就该“死”掉。撂下这么狠的话,是因为他认为作者不该跳出来,跟专业或者非专业的阅读者争夺对作品的阐释权。

        在这两个维度上,我无意拉着邵丽跟两位大师唱反调。但我有一个关于小说功能的管窥之见。小说,之于困境中的现代个体来说,有可能是庇护所。在叙事搭建的无形空间里,阅读者与作者相遇,你会聆听到她的祈祷或者独自呢喃。只有的真实的声音,才能给人真实慰藉。在这个维度上,邵丽这位作者,还是应该认识一下。而且不必听任何阐释,她作为一个具体的生活着的人,就能成为你阅读《金枝(全本)》或者她的其他作品的一个理由。

        看邵丽的创作年表,可以发现,她写作开始不过数年,佳作迭出,频频获奖。自《明惠的圣诞》获得鲁迅文学奖之后,她的创作仿佛那条转过了孟津的大河,越来越宽阔,越来越不动声色的水面下,波谲云诡,暗流涌动。那支笔,于人情事理描绘得越来越精细微妙,对人心的痛处剖得越来越准、越来越狠,但生命温度不减,情感丰沛依旧。《金枝(全本)》可以说全景式地展现了上述的一切。

        文如此,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她,人如此。

        邵丽首先在认认真真地生活着,稳稳地站在社会、职业、家庭各种社会架构设定下那个需要负重与承担的女性位置上。但凡有些生活常识的我们,都不难想象她所必须面对、处理的重重叠叠的权力关系。于是,她蓬蓬勃勃地展开文学世界,看上去越发让人叹为观止。人间能得“两全”法,需要双倍的修为。邵丽既修入世法,亦修出世法。不修入世法,不知人性;不修出世法,难以超拔。她对此有着充分的自觉,用她自己的话说,“看见最卑微的人的梦想之光”,“毕竟,那梦想之光如果没有足够的慈悲和耐心,是很难发现的。”

        慈悲与耐心,不是简单的态度,而是苦修得来的杰出小说家的本领。这条小说家的修行之路,被邵丽走成了踏踏实实的人生之路:她修来了足够的世故,足够的天真,足够的冷酷,足够的阳光,足够的细腻入微,足够的大气磅礴……

        邵丽在现代的生活情景中,始终保有着质朴却强大的情感输出能力,这其实是今天非常珍稀的一种能力。如果辨析一下,我们日常在人际交往中很多时候唤起的是情绪,而非情感。在被社交媒体刺激得各种情绪膨胀的同时,真实的人类情感反而隐藏甚至蜕化了。情感反映生命的能量密度。人类越往现代走,这种密度越稀薄。所以“高古”“古道热肠”成为赞美。今天很多人都充满社交压力,但即便像我这样敏感且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笨家伙,面对这样一个稳定的能量输出者,也会放松,释然,安心。认知的深刻与情感的强大,是一体两面的事情。若无深情,焉有高致?

        邵丽作为典型的当代女性知识分子,并不刻意回避通常所谓的“传统女性”人生设定。这种经由充分自觉、充分自省之后,对负载着民族性和历史性的女性文化人格的保留,是邵丽的独特复杂性之一。不只是河南,豫东平原,可以说迄今为止的大部分中国,女性,其实也包括男性,依然需要面对这样的文化规定性:人生的绝大部分价值,特别是排序靠前的那些,都必须被放置在伦理结构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现。这显然是与现代性有着强烈对冲、值得好好理解、但却无法一笔抹煞的一种规定性。

        “对冲”好理解,而不能“一笔抹煞”,意味着无法简单否定——否定是容易的,容易得有些不负责任。这是有着复杂内蕴的文化现实,如果粗暴地处理成地域文化兼性别政治问题,反而会构成对这一现实本身的遮蔽,那是对真实地承受过重重生命苦难的男人和女人,父亲和母亲、一代代儿女的“再度伤害”。

        邵丽在成长中省察,在写作中思考。这么多年来始终如一、逐步深入地处理着这一问题。她是无法自外于这些问题的,换言之,这些问题本身也就是她自己的人生问题。她在创作中强调的“慈悲”与“耐心”,恰恰是她真实的人生修为。

        因着慈悲和耐心,才能“入微”。但她“入微”的同时,也在“放大”。 她在现实中的生活世界越来越大,笔下的社会景观也就越来越“全景化”,写的是家庭婚姻代际等等伦理关系中的普通人,但邵丽“看到了在历史熹微的光芒之下,他们卑微如草芥的人生逐渐被放大、再放大,直至覆盖了整个宇宙。”

        《金枝(全本)》正是这样一部既能入微又极阔大的作品,可以说,邵丽用一种近乎交托的姿态,将自我献给了这部小说。她交出的是附着在“我”和“他人”之上作为人的真实经验,打开这部书,血涌出来,泪流下来,笑容灿烂,汗液淋漓,肌肤温热,死亡冰冷……对生命经验的极端忠实和无条件尊重,使得她在起点上就为自己赢得了很多写作者无法企及的高度。当一个诚实得“可怕”的女人,成为了小说家,她虚构的每一行字背后,都有着复杂、坚挺的现实支撑。经过作家个体的生命实践而产生的故事,未必能提供万能的解决困境的方案,但一定会给阅读者带来真实的慰藉和庇护。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邵丽有可能是你阅读《金枝(全本)》的理由。

        文如其人,人书合一,达成这样的结果,一半在天,一半在人,一半在性情,一半在修为。《金枝(全本)》就这样因缘际会地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