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
杂 志 |
分类力荐
【艺术史】 高居翰此前备受赞誉的中国绘画史著述主要聚焦于元明清时期,而这部遗著覆盖的时段是先秦至宋,这样,他就完成了向世人完整讲述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的夙愿。本书是在他晚年系列视频讲座的基础上翻译、整理而来,录制此系列讲座被高居翰视为去世前的重要工作,讲座凝聚其毕生所学、所悟,弥足珍贵。本书聚焦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分析其如何从“装饰”转向“具象再现”,并在两宋时达到巅峰,成为唯一可比肩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传统。书中包含很多独到甚至不乏争议性的观点,如反对“书画同源”论、反对神话“文人画”、肯定“院体画”的成就等。作者讲述生动且富于激情,并穿插其与艺术史界众多大家的交往故事,书中配有大量画作,都增加了对普通读者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
【中国史】 传统中国的历朝历代,君王们都声称“以孝治天下”。孝道的提倡与实践,成为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本书主要考察了北宋社会变迁大背景下士人精英的孝道实践。通过对两千多方北宋墓志铭以及大量其他官方或私人写作的研究,作者从养亲、守孝、丧葬、墓志书写四个方面梳理了北宋士大夫的孝道表现。最引人注目的是“禄养”观念的出现和流行——所谓“禄养”,是指人子在举业和宦途上的成功被奉为最显著的孝行。但登科入仕常常意味着远离父母和家乡,“忠”“孝”其实难以两全,士人们难免陷于心灵上的紧张和挣扎。本书的一大特色是讲述了大量“真实的、人性化的故事”,使宋代精英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如在读者目前——当代游子们对此情境一定并不陌生,而会生发深深的共鸣。 |
【纪实】 这是一本深入、写实、细节丰富、问题意识鲜明的非虚构佳作,作者是前媒体人、作家,她对现实世界的敏感、对见闻与思索的文字表达,赋予这部作品以田野调查和文学兼有的文本质感。作者在故乡四川自贡下辖的仙市镇住了一年,关注的侧重在于镇上人(特别是女人)的日常,她在当地采访了上百位居民,选取记录从十几岁辍学的少女到年逾耄耋的老妪等不同年龄段女性的经历。在21世纪的今天,她们过着看似平淡却“惊心动魄”的日子,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情感、婚恋,精神与物质,经受着时间怎样的荡涤与冲击? 这部作品记录下这些沉默的、不被看到的人生,“这样的小镇,特别适合作为一个样本,用以管窥更广阔的真实中国的面貌”,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 |
【建筑艺术】 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家宫殿,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当人们震撼于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华丽繁复的设计细节与意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历经沧桑的建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有何技术上的巧思? 包含中国传统哲学的哪些思想? 这些却不为人知。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古建专家周乾的这部新作以专业视角、扎实的文献资料、相对通俗的方式,揭示了诸多故宫建筑的“秘密”,回应了一些广为流传的故宫“传说”,特别是详细介绍了故宫建筑的设计、建造、技术、文化、艺术审美等,对于与之相关的中国古代科技、建筑技法、材料应用、风水等领域的知识也有涉猎,可以说,这是一本兼顾专业性与可读性,图文并茂的故宫历史文化普及读本。 |
【儿童文学】 作家曹文轩的目光再次回到苏北水乡,书写了这部现实题材长篇儿童小说力作。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江苏北部,船民们从事航运工作,以船为家;县里派来了叶老师,在四海船队中的石榴船上建起了水上学校,帮助船民的孩子走向辽阔世界。当大船等孩子吸收知识文化、眼中有了光,读不进书的顽劣少年杨大瓢却因其不可言说的阴暗心理捉弄甚至报复大船等孩子。一方面,曹文轩认为人的存在就是悲剧性的,另一方面,他又执著于对美的追求,由此,其小说文本一是跌宕、对抗、冲突,二却是人的忍耐、缓冲、柔软,充满张力,悲剧精神和优美叙事形成完美统一。孤独、悲悯和命运同样属于儿童文学,由此,曹文轩以“深度写作”的意识,拓展了儿童文学题材与审美两重空间的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