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羽
适逢拙作忆往随笔《信马由缰》再版,家乡有人来看我,带有《聊城图片百年》《图说聊城大运河》等老照片图册。浏览后,大喜过望,图册中的照片,多有为《信马由缰》所写及者,欣欣然选出数帧,并为之作注。
《图说聊城大运河》中的这对“门神”(图一),恰是我姥姥家堂屋东里间门上的那对“门神”。为何记得这么确凿,请看《信马由缰》:“姥姥家堂屋的东里间门,用手一推,就‘唉’的一声,像是叹气。我几乎天天都推来推去,它也就唉唉的叹个不停。”
既然“天天都推来推去”,那“门神”也就必然地在我眼前晃来晃去,能不铭刻于心乎!
我由穿开裆裤的小孩儿已成为耄耋老汉了,可他们依然青春永葆。
《信马由缰》写过小时候所看过的木偶戏《醉鬼》《猪八戒背媳妇》,后来得知是吴桥木偶。吴桥处于河北省南部,与山东省接壤,以往是个穷地方,打的粮食不够吃,一到秋后冬闲,庄户人只能另谋生路,木偶戏就成了副业营生,说白了就是变相的乞讨。一来二去,结帮拉伙,成了阵势,也就有了名头,成为“吴桥木偶”了。
论起吴桥木偶最突出的特点,就其造型与表演操作来看,四个字:土得掉渣。换言之,傻呆得彻底而又精明得出奇,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广陵散绝久矣”。
这是吴桥木偶的照片,老猪依稀仍似当年模样(图二)。
这地方太熟悉了,对着照片上的万寿观,忽发呆想:假若不是如《信马由缰》所写的某年某月某日傍晚和某同学来此闲逛,就不会发现观前的戏楼上正在演唱《李陵碑》,从而痴迷上京剧。如不痴迷上京剧一心想进戏班子又怎得去了临清? 进退维谷,为了混口饭吃当了学徒。又是偶然的偶然,因了大众教育馆的老梁的一声京胡参加了工作。可结果呢,没唱了戏,却画了一辈子画儿。天下事总是阴错阳差一环扣一环,“鲁酒薄而邯郸围”,越想越好玩,越想越好怕……
一看《聊城图片百年》中的照片,眼前一亮,上面的文字说明是“1948年,解放军南下时途经临清”。哇哈,摄影的老哥,您知道不,在这南下大军队伍经过的周围墙上的“热烈欢迎”的标语,就是临清市大众教育馆的我们几个小哥儿涂写的。
将这些照片增补进来为小书生色,不亦快哉,仿效园林“借景”,如袁枚视雨花台、莫愁湖、钟山、孝陵之于小仓山,“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