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科普著作《一个无限巨大的世界》入选多份年度榜单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2月21日   17 版)

        《一个无限巨大的世界》(An Im⁃mense World,左图)引人注目地进入了英美多家主要报刊近日发布的2022年最佳图书榜单。

        其中包括《纽约时报书评》《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出版商周刊》《石板》《读者文摘》《史密森杂志》的年度十佳,以及《卫报》《华盛顿邮报》《纽约人》《柯库斯评论》《图书馆杂志》和《士绅》的年度图书榜。

        就科普图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40岁的英美记者杨信荣(Ed Yong)并非无名之辈。因为对新冠疫情所做的系列科学报道,他获得了2021年的普利策奖。

        杨生于马来西亚,本名信荣(Soon-Weng,音译),求学期间,先后在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获授自然科学和生物化学两个硕士学位。

        《一个无限巨大的世界》厚464页,2022年夏天由兰登书屋在美国出版。它以“动物的感觉官能如何揭示出我们身边的隐秘世界”(How Animal Senses Reveal the Hidden Realms Around Us)作为副题,因为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都有自己的局限,面对这无限巨大的世界,只能感知身边的一小部分。杨信荣带领读者,突破自身局限,深入众多动物特有的感官世界,感知周围的气味、电磁波和压力脉冲。我们将见识趋火的甲虫、追踪地球磁场的海龟、让河流充满电子信息的鱼,也将发现鳄鱼覆满鳞片的脸敏感如情人的指尖,大王乌贼眼睛的进化是为了看到闪光的鲸鱼,植物低吟着求偶虫听不见的歌,即使简单的扇贝也具备复杂的视觉。我们可以了解蜜蜂在花里看到了什么,鸣禽在鸟叫声中听到了什么,狗在街头嗅到了什么。海豚在水下对人进行回声定位时,不仅能感知人的外形,更能探察人体的内部,包括骨骼和肺。

        神奇吗? 并不尽然。《纽约时报》的书评人珍妮弗·绍洛伊总结说,人类以为奇妙的很多感觉官能其实在动物中是颇为寻常的。“超声波”这种术语便出自“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因为人耳能听到的频率上限大约只有20千赫,但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听力都能达到所谓超声的范围。

        再比如,人类把光视为安全、进步、知识、希望和美好的象征,但在海龟幼崽、迁徙的鸣禽和一些昆虫眼里,璀璨灯光的吸引力足以致命——人工照明将把它们引向捕食者,或让它们迷失方向。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实在应该去想象一下动物是以怎样的方式感知世界的。  (康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