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为少儿数字阅读积极保驾护航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23日   08 版)

        曾经有句话说得好,“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窄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如今,置身于移动网络时代,带领我们驰向生活海洋的早已不再是一本本的新书,更会是电脑、手机当中的数字化信息。特别是对于少儿来说,数字阅读与其生活、学习可谓如影随形。

        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达1.8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远高于成年群体。其中,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达92.1%,学龄前“触网”比例达33.7%。互联网是当代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社交、娱乐工具,数字阅读成为未成年人普遍的阅读方式。

        阅读,对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少儿时期的阅读,意义尤显重要。知名学者周国平就曾在回顾自己阅读经历后指出,从小养成的热爱阅读的习惯,使之受益匪浅,“我后来的全部所谓成就都是从这个优点发展来的”。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传统阅读正向激励作用明显,相比之下,当前普遍存在的数字阅读对于少儿的影响,则需一分为二审视。

        不可否认,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广泛深入运用,极大拓展了阅读界域。这不仅体现在数字读物、信息资讯数量庞大,而且,其呈现方式也更为丰富多彩,除了文字、图画之外,像音频、视频乃至AI等智能技术的应用往往更加引人入胜。这对于提升少儿的阅读兴趣不乏其益,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内容的泥沙俱下,长久的图像式阅读所带来的过犹不及,以致对少儿文字阅读理解形成不良冲击,亦不容忽视。

        有鉴于此,对于少儿数字阅读,亟需因势利导。令人欣慰的是,对此,社会相关方面正在付诸积极行动。日前,第三届中国儿童阅读发展论坛在国家图书馆举办,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十余年来我国面向少儿的阅读服务获得长足发展,近年来,少儿数字阅读服务更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为应对小读者的数字阅读需求,全国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做出了有益尝试,像首都图书馆2021年组织少儿线上活动425场次,并在官方微信推出在线少儿阅读服务栏目“亲子共读”,推出面向少儿的“为青少年讲北京”在线直播课堂,等等,受到小读者广泛欢迎。

        引导少儿在数字阅读方面趋利避害,需要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发挥职能作用,踊跃参与进来。不仅如此,现时条件下,还可围绕两个方面积极发力,一方面,不断建立完善有利于少儿数字阅读的公共评价系统。据悉,国家图书馆从2011年开始,联合全国各地图书馆编制《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从每年新出版的少儿图书中选择约1500种作为少儿图书馆藏书的推荐书目。凡此推荐书目,不妨扩展至数字阅读领域。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探索建立针对不同年龄层儿童的精准化、智能化分级阅读指导。

        少儿成长离不开阅读的滋养。当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少儿阅读,顺应形势发展为少儿数字阅读积极保驾护航时,中国少年就能以其成长进步,造就更可期许的少年中国。

        山西省长治市周慧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