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09日   09 版)

        【全球史】

        这是葛兆光先生2011年后为博士生开设“亚洲史的研究方法”课程的讲稿,有过十年以上的讲述,并经反复修订增补后成书。全书从具体研究案例(“元寇/蒙古袭来”事件)讲起,讨论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次及东西方有关亚洲史的学术史(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中国的亚洲史研究),再重点讲到对蒙古时代以后东部亚洲海域史的研究,最后介绍了域外(日、朝、琉球、越南等)有关近世东部亚洲历史的相关文献。可以说,这是继《宅兹中国》《想象异域》等著作之后,作者“从周边看中国”“把中国带进世界,把世界带进中国”理念的再度集中呈现,是对全球史、区域史研究潮流的回应与实践,虽是讲义,其读者却不应限于专业研究者和学生,一般公众亦可藉此打开看待历史的新视野,收获新知,启发思考。

        【社会史】

        学者王笛多年来对中国社会史、城市史等颇为关注,对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尤有心得,本书即为王笛以微观、宏观相结合的角度和方法写作的社会发展史新作。上卷“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下卷则讲述家族、群体和法律。在书中,他以微观视角,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切入,将研究与写作的范畴延伸至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口变迁、衣食住行、农业发展到城市、民俗、信仰,再到家庭伦理、法制建设、边缘群体、江湖与庙堂等等,通过社会学、文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野,让读者深入历史细节,回溯传统渊源,重新认识中国社会,与此相关的诸多疑问或可从中找到答案。

        【长篇小说】

        奥斯曼帝国余晖下的1901年,一艘从伊斯坦布尔出发、计划前往中国的船上有包括帝国公主帕克泽、其夫努里医生等在内的精英宣讲团,而同时在明格尔岛上,瘟疫蔓延,局势动荡……这是土耳其大作家、诺奖得主帕慕克最新长篇的开始,接下来,苏丹、公主、医生以及密探等人物渐次登场,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环境下,他们的命运充满不确定性,而人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是面对瘟疫,经受着无所遁形的严峻考验。这部作品是作者酝酿、准备近四十年,花费五年时间完成的,虚实之间,宏大的历史感、众多人物的刻画、交错的线索、细节的把控,依然体现了帕慕克作品的一贯风格和水准。他试图在书中叙写英雄与至暗年代的对抗,思索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冲突,对人类置身疫病时如何面对陷入思考。

        【文学研究】

        这是作者围绕《朝花夕拾》的解读而写成的鲁迅研究专著。在吴俊眼里,《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文学个人史”,“每一篇都有着创作和纪实的双重品质”,“是作者用叙实的方式将自己的生命经历经验化作当下情感、思考和价值观的一种表达”。全书第二部分对《朝花夕拾》逐篇进行解读,有字句的读解,有本事的钩沉,有修辞艺术的分析,有思想意义的揭示,鲁迅创作各篇时是何种心境,如何看待鲁迅这些“非虚构”文字中的“虚构”成分……文本细读之下,鲁迅笔下幽微曲折之处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全书第一部分则是《鲁迅生平简谱和文学传述》,有经(简谱)有传(传述),对读鲁迅的生命历程和文学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于鲁迅平生的系统看法”,也与《朝花夕拾》中鲁迅对自己人生的回忆与书写形成照应,耐人寻味。

        【图画故事】

        在阴暗、潮湿、污浊的隐秘世界,生活着一群神秘物种——“污魔怪”,他们长相凶恶、邋里邋遢、以恶作剧为乐,有着和人类社会迥异的卫生习惯、思考方式和处世态度。方格菌是其中一员,书中详细地描绘了他与妻子和孩子的日常,从作息、饮食到情感交流、工作或学习经历,等等。随着图文内容越来越进入到方格菌的世界,读者大概率会从惊诧、抵触到适应甚至理解这种魔怪的“不合常理”之处,进而反观自己的成长与人生,思考现实中的顺从与逆反,崇高和卑微,安静或喧嚣。这部风格奇特、立意深刻、妙趣横生的佳作出自英国图画书大师雷蒙德·布里格斯之手,与他广为人知的《雪人》《圣诞老爸》等经典之作的明亮、温暖、梦幻、浪漫相比,《方格菌》显然是异类,但其荒诞、幽默、反讽等特质却有着触动人心的别样力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