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十四轮堑壕战过后,龚古尔包间里满是火药的味道

    布丽吉特·吉罗以孀居小说《活得快》获法国头号文学奖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09日   04 版)

        布丽吉特·吉罗手捧《活得快》,站在德鲁昂大饭庄二楼窗口向楼下的摄影记者群致意。摄影:贝特朗·盖

        ■本报记者康慨

        我们追踪,我们解剖,我们验尸。我们想知道关于人性的一切,那些让发生的事情得以发生的个体和集体力量的一切。

        ——布丽吉特·吉罗

        阿尔及利亚出生的法国作家布丽吉特·吉罗(Brigitte Giraud)出人意料地以回忆亡夫的自传体小说《活得快》(Vivre vite)获得了2022年的龚古尔奖。

        1投了十四轮票!

        当地时间11月3日中午,龚古尔学院在巴黎右岸的德鲁昂大饭庄召开全体会议后,遣院士波勒·康斯坦下楼,宣布《活得快》获奖。

        闻讯赶到颁奖餐厅的吉罗对守候在此处的记者群表示:“也许文字有助于抵抗命运。私密只有与集体产生共鸣时才有意义。我有心相信〔龚院〕看到了这一点,认为它远远大过单纯的私密生活,大过单纯的命运。”

        吉罗是继2016年以《温柔的歌》(Chanson douce)折桂的莱拉·苏莱曼尼(Leïla Slimani)之后第一位赢得龚古尔奖的妇女。也是该奖119年历史上的第13位女得主。

        但她说:“我不是身为女人,而是作为一个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得到这个奖的。”

        吉罗今年62岁,此前不为大众熟知,却以所出第14本书战胜了今年的最大热门、意大利和瑞士作家朱利亚诺·达恩波利(Giu⁃liano da Empoli)的政治讽喻小说《克里姆林宫的占星家》(Le mage du Kremlin)。

        后者此前刚刚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由此在通往龚古尔奖的最后关口平添了一道巨大的障碍。

        龚古尔奖与学院奖的瑜亮关系有目共睹。两院都认为自己才有一双识珠的慧眼。

        历史上包揽两奖的事只发生过两次:1996年帕特里克·朗博(Patrick Rambaud)的《战役》《La Bataille》和十年后乔纳森·利特尔(Jonathan Littell)的《复仇女神》(Les Bienveillantes)。

        正因如此,今年的龚古尔奖得主产生得极为艰难。七男三女共十位院士进行了14轮投票(去年只用了一轮)后,《活得快》与《克里姆林宫的占星家》仍然各得五票。眼看僵局无法破解,主事的迪迪埃·德库安不得不动用院长特权,以他一票顶两票的规则,强推《活得快》胜出。

        法国《图书周刊》这样描写残酷战斗中的投票现场:“此时马代克生蚝配施氏鲟-达氏鳇鱼子酱还没上桌,从龚古尔包间发散出的气味更让人联想到火药,那是首轮投票打响的堑壕战的味道。”

        2活得快,死得早

        在龚古尔专用包间,德库安院长附和了吉罗的说法。他宣布,即使《活得快》是男人写的,他本人也会投它一票。

        问题是男人写不出来这样一本书。

        《活得快》厚208页,8月24日由弗拉马里翁出版社出版。书名大概出自美国摇滚乐圈子里的流行语:“活得快,死得早。”

        吉罗的丈夫克洛德在《世界报》做音乐评论员,大她五岁。两口子无忧无虑。他们充满活力和自豪,热爱摇滚乐和文学,享受友谊和聚会。相守20年后,他们有了积蓄,稳固了中产阶级的人生,决定离开从小就在那儿生活的无趣城郊,到另一个阶层所在的里昂高地购屋,买一套带花园的二手房,“可以放下行李箱度过一生”。在20世纪90年代一切向前看的乐观氛围中,知识分子全力以赴、痴心置业、拥抱小资、既做朋克又做绅士的生活仿佛处处洒满了阳光。

        但这一切不矛盾吗? 鱼和熊掌可以得兼吗? 活得快的后面不是死得早吗?

        1999年6月22日下午,克洛德骑一台马力过大的日本造摩托车出门,去学校接八岁的儿子泰奥时,在红绿灯下起步太快,失控后摔出,横死于马路,年仅41岁。

        吉罗回忆了紧随事故而来的搬家、葬礼和装修,并重新审视出事前的一个个“假如”:假如她没有执意要买这房子,假如她弟弟没有把他那台本田炎刃摩托车停在他们家,假如她没有改期与巴黎出版商的会晤,假如她有手机,假如……是的,她本可以不送丈夫踏上死路。“在一连串挥之不去的‘假如’中,布丽吉特·吉罗重新打开了‘黑匣子’,娓娓道来,一路追踪最细微的事实、最细微的姿态、最细微的决定,以揭开生存的本质。”《世界报》说。

        “没有灾难发生时,”吉罗写道,“我们头也不回地一路向前,我们直视着天际线。悲剧发生时,我们才转头,我们回来了,久久留连于此地,我们开始重构。我们想理解每个姿态、每个决定的起源。我们一百次地回溯。你成了因果关系的专家。我们追踪,我们解剖,我们验尸。我们想知道关于人性的一切,那些让发生的事情得以发生的个体和集体力量的一切。”

        不过,“归根结底,我认为这是一本爱情书。”她获奖当天在德鲁昂大饭庄宣布。

        3寡妇反复唠叨“假如”

        吉罗反复书写对亡夫的爱。2007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大大高估了的爱情》(L'amour est très surestimé)曾为她赢得当年的龚古尔短篇小说奖。内里有一篇《寡妇》:

        寡妇不希望打扰别人。她们道谢,致歉,说对不起。她们觉得要对丈夫的死负点责。她们不希望受到猜疑。她们不希望得到同情。她们希望是和你和我一样的人。

        寡妇的思维有点混乱。她们反复唠叨“假如”。假如他没有走国道,假如他没有爬上屋顶,假如他听了我的话,假如他母亲那天没有请我们,假如我没有接受邀请,假如我没有缺席

        ……

        寡妇不涂口红,也不抹黑眼影。她们没了身体也没了头发。她们不再照镜子。一段时间内是这样,有时候这段时间非常漫长。

        寡妇独自照顾她们的孩子。孩子长大后,她们独自照顾自己。寡妇既要当母亲,又要当父亲。正如弗洛伊德说的那样,没有一个单亲家庭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她们更是加倍地失败。

        寡妇吃丈夫在花园里种的西红柿。她们不会丢掉一点点碎屑,她们做西红柿浓汁,也做西红柿罐头。第二年,她们打开玻璃罐,边盛边说:“这是爸爸种的西红柿。”孩子们微笑着,却用恶狠狠的目光注视她们。

        寡妇听丈夫听过的唱片,听丈夫听过的电台,读丈夫读过的报纸。

        寡妇学着更换烧坏的灯泡,检查汽车的油量,在隔板上钻孔。她们意识到这些事,她们早就能做。

        寡妇想像着她们的丈夫会回来。有时候她们会玩这个愚蠢的游戏。她们把自己打扮漂亮了等着他回来。她们去理发店,冲自己微笑。

        (周小珊译文)

        4弗拉马里翁的胜利

        吉罗的获奖也是弗拉马里翁出版社的一大胜利。该社上次赢得龚古尔奖,还要追溯到12年前以《地图与疆土》(La carte etle territoire)一书胜出的法国头牌作家米歇尔·韦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

        上传到社交媒体的内部录影显示,弗拉马里翁新任社长索菲·德克洛塞坐在椅子上,手机紧贴耳朵,紧张地收听德鲁昂大饭庄的动静,然后微笑着重重点了个头,一屋子的编辑立刻开始了雀跃与欢呼。

        吉罗稍后驾临弗拉马里翁,受到了全社员工的夹道欢迎。

        《活得快》8月份出版时的印量为2.5万册。获奖后几个小时,弗拉马里翁即安排加印,目标是书店销量不低于40万册。

        龚古尔奖贵为法国头号文学奖,但奖金只有10欧元,约合人民币71元。不过,获奖作品可借此在书市上一飞冲天,销量增长往往可达40万册。2020年的获奖小说——埃尔韦·勒泰利耶(HervéLe Tellier)的《反常》(L’anomalie)甚至卖出了100余万册。

        但市场的真正动力并非文学奖,而是法国人的阅读传统。

        每到年末,都有无数的人寻购好书,赠送亲友。在法国,小说才是真正的脑黄金。文学奖只是迎合了这种社会需求。

        5《表现》获勒诺多奖

        龚古尔奖的“小弟弟”勒诺多奖11月3日当天一同在德鲁昂大饭庄开奖。62岁的法国作家、记者和摇滚乐专家西蒙·利贝拉蒂(Simon Liberati)以其小说新作《表现》(Performance)获奖。

        小说描写一位71岁的作家受邀,为一部关于1967年滚石乐队的电视迷你剧集担纲编剧,并与魔鬼一般的、年仅23岁的埃丝特发生了激情四溢的关系。

        去年的龚古尔奖颁给了塞内加尔青年作家穆罕默德·姆布加尔·萨尔(Mohamed Mbougar Sarr)极具波拉尼奥风格的现代小说《人类最隐秘的记忆》(La plus secrète mémoire des hommes)。

        周小珊汉译吉罗著《爱情没那么美好》201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余中先汉译勒泰利耶著《异常》则由海天出版社出版于去年的7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