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02日 星期三

    正是红河南岸的万物——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梯田山泉——赋予她文字色彩和坚韧的生命力。

    《稻花秋舞》:奔跑在红河的土地上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02日   16 版)

        《稻花秋舞》,李艳丽著,晨光出版社2022年6月第一版,34.00元

        ■吴然

        “傍晚的阳光,橘黄柔和,山风吹拂着茶山,新萌发的嫩叶,微微地抖动着身子。”

        读了李艳丽的这部小说,我惊喜地看到她文字的清澈、朴实与温暖。这些文字,在我眼前竟轻轻跳跃着,跳跃着,有如闪着光亮的一个个优美灵动的音符。

        读她的小说或者散文,似乎感觉随时被浓艳的色彩包围着:绮丽、五彩斑斓、变化万千的色彩,一下子从她的小说里倾泻而出,眨眼间,铺满云南红河南岸的河池泉井、山林大地……细看呢,不正是红河南岸的万物——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梯田山泉——赋予她文字色彩和坚韧的生命力吗?

        我是近两年才认识李艳丽的。最初是2018年从她的一篇荣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的散文《玛布的心愿》的简介中,知道她在红河南岸一个偏远的哈尼族寨子里当小学老师,条件极其艰苦。但从她的活泼、阳光,从她的文字中,深切地感受到她对哈尼族孩子的善良与爱。她曾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玩耍,静心聆听孩子们的悄悄话,这让她与孩子们的心靠得更近,同时找到了或者说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正如她所说,是孩子们给了她创作的灵感,为她燃起了生命的希望之火。李艳丽笔下的故事真挚朴素、布满温暖,一个个鲜活的孩子,在逆境中、在困苦中找到向上的成长力量。

        是的,红河,不止是一片金红色的土地,一条河,铺满大山的哈尼梯田,更是她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栖息所。她用真情真心去感悟、去书写,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汇集到了这本小说里,字里行间可见善良的力量及穿透人性的感动。

        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是小说的另一个关键词。每个作家的作品,总是会烙上自己行走的印记。李艳丽长期在偏远的民族地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已然融入她的生活,融入她的心灵,融入她的每一个文字。哈尼族的火塘、蘑菇房、梯田、红米稻谷及哈尼族的衣食住行,都在她的作品中有艺术化的展现和表达。她作品的细腻感来自于她对生活的观察和艺术的加工。故而我们印象中的梯田、茶叶等日常事物,在她的笔下不再千篇一律,不再脸谱化,而成为有当地特色的、又印染着作家独特感受的意象。

        还需要强调的是,这部儿童小说,反映出多元的主题和丰富的生活面。这里有乡村振兴、生物多样性、哈尼梯田及古老的红米农耕,也有孩子们在田间山间传唱的哈尼古歌、农村留守儿童、哈尼女孩的生活现状……这些元素,构成了红河南岸那一方独特而又奇妙的世界。

        李艳丽的文字仿佛沾满了红米稻花的清香,每一片树叶,每一眼山泉、每一缕阳光,每一个哈尼女孩,都在迎着阳光慢慢成长……因此,打开这本小说的孩子,也许会如清泉滋润过心间,又似乘着高原的风高高飞扬,飞过高山、梯田、蘑菇房,飞到云南的红河南岸,那片神奇而美好的地方……

        记得,在李艳丽获得冰心新作奖中的散文奖时曾说:一粒稻谷,融入泥土,长成层层梯田;一滴露珠,沾湿草芽,汇成奔腾的红河;一望无际的云海升起,我踏上这片金红的土地。野果、松针、吟唱的昆虫、山林间自由奔跑的孩子……都是我的朋友。布谷鸟向我讲述春耕的故事,高山向我展示哈尼的勤劳,而我,只是忠诚的记录者,这个奖,应属于我的朋友,属于这片土地上的一切万物。

        我想,李艳丽也是奔跑在红河这片土地上的孩子。这本小说里,处处闪现她奔跑的影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