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左岸偏左,右岸偏右

    法国人眼里的中国变了吗?

    何农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0月26日   17 版)

        他们争论的其实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背后是他们自己的政治信条和团体利益。再往深处说,这既是法国人多年政治教化的结晶,也是他们性格当中固有的革命性和斗争性使然。总之,不是中国。

        都说法国20多年来变化不大。那法国人眼里的中国呢?他们对中国人更有好感了还是相反呢?

        中国2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国际地位还是经济规模;无论是国家总体实力还是全球影响力;无论是着眼于国家、民族的宏观,还是落脚于个人、家庭的微观。过去几年,中国游客在巴黎和法国其他大城市的名牌奢侈品柜台上近乎疯狂地买买买,给普通法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印象自然也传递到了我身上。

        一年前我刚到巴黎返任的时候,有一次跟法国朋友走进著名的双叟咖啡馆,经理在门口见到我,惊喜地问我的朋友:啊!中国游客已经开始出来旅游了吗? 现在想起他表情里的那份惊喜和兴奋,还令我忍俊不禁。朋友跟他解释,说我不是游客。经理脸上的笑便逐渐凉了下去。

        作为话题,中国和中国人在法国屡屡被人提起。在电视辩论会、研讨会、网络论坛和各家的饭桌上,在生人、熟人的各种聚会中,似乎随时可以听到“中国”这个词。

        20多年前的中国对法国来说是神秘的,而且是“神秘”一词当中相对褒义的那个意思,充满了期待,希望中国好。一个认识多年的老朋友弗朗索瓦丝前不久就对我说,那个时候她不知道中国将怎样变得强大,强大以后又会是什么样。我觉得这同样能用神秘感加以概括。

        他们对我这个中国人还算尊重,有时也不乏尊敬。在某些情况下,我说(或者别人介绍)我出版过有关法国或欧洲文化的十几本书,气氛可能马上就有变化。法国人对文字、对书籍莫名崇拜,写书的人跟着沾光。就连写文章的人,比如记者,也是广受尊重的。

        可麻烦之处在于,作为中国人,只要与法国人谈起国际政治,涉及与中国有关的任何问题,从计划生育政策到新冠疫情初期武汉的果断封城,以及随之而来、遍及全球的封城、封国、封(欧)盟,甚至从青铜到植被,好像都有我的一份责任,好像我都要为此负责。有个雕塑家一见到我就抱怨:现在买青铜原料很难,很贵。接着话锋一转:都是因为中国人买得太多。还有一次,一个法国人说起家乡最近这几年老下雨,雨水一多,植被就改变了,山体滑坡,房子都被水淹了,被山洪冲走了,“还不是你们中国人闹的。你们不保护环境,害得我们这里跟着倒霉。这不,今年又是大旱。”

        我真有心反驳他:我们怎么不保护环境了? 你知不知道,别的不说,光说近30年来,我们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的总面积,已经相当于比利时的国土了?

        3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醒来后,发现巴黎的天空变成了暗红色。电视上说连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场都被暗红色的沙土覆盖了,滑雪者滑过时,才露出白色的雪。那是从撒哈拉沙漠刮来的沙子,难道你们把这也赖在我们中国人头上?

        但我知道,斤斤计较的法国人毕竟只是极少数。法国文化其实还是非常宽容的,因为海纳百川,才有了今天的丰富和发达。我也怀疑中国是否真是他们讨论的主题。似乎是,似乎又不是。有时“中国”只是一个符号和争论的起点。

        上次在饭桌上,看到一个小孩出现在我们面前,牵着父母的手,高高兴兴地翩然而过,同桌的法国朋友们就说到了中国。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说到开放二胎,又从三胎放开说到老龄化浪潮,中间则大谈20年前法国社会党政府曾极力推销的35小时工作制、法国要向美国科技公司征收数字税和欧盟共同渔业政策过渡,最后以华为和郎朗收官,顺便还扯上了法国的治安形势……

        这时我才明白,他们争论的其实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背后是他们自己的政治信条和团体利益。再往深处说,这既是法国人多年政治教化的结晶,也是他们性格当中固有的革命性和斗争性使然。总之,不是中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