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父亲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0月26日   08 版)

        “我和爸爸”系列绘本,方刚著,卢福女绘,东方出版社2022年7月,208.00元(全5册)

        ■方刚

        这套“我和爸爸”系列绘本,与其说是给孩子们准备的,不如说是给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准备的,特别是给孩子和父亲准备的。

        我自己从事性与性别研究30年,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男性研究,这就包括“父职角色”,即父亲应该承担的职责与角色。我将自己多年对男性、父亲角色的研究积累,放到了这套书中。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倡导的父职是“养家型父亲”。好的父亲是赚钱养家的,其他职责都不重要。甚至很多人会觉得,照看孩子日常生活起居、辅导孩子学业,都属于“母职”,即母亲的职责范围。

        但是,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目前倡导的父职,是“全参与型父亲”。所谓“全参与”,是指全面参与到孩子养育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孩子出生时,父亲应该进产房;父亲应该和母亲共同分担家务,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父亲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学业处境,多陪孩子游戏,等等。

        全参与型父亲,对所有家庭成员都有好处。

        对孩子:在父母双倍的呵护下成长,感受丰富的爱,更加自信、快乐,身心更健康;学习男性、父亲的家庭担当,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中更能承担责任,或者选择能够承担责任的伴侣;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更强,未来的亲密关系更和谐。

        对妈妈:伴侣分担了照料孩子的负担,妈妈的身心更健康;与伴侣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亲密关系的幸福度更高。

        对爸爸:与伴侣的亲密关系更幸福,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更亲密,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个人身心更健康。

        中国传统的父亲角色,还强调“严父”。“严厉”许多时候成了家庭暴力的遮羞布。全参与型父亲,倡导父亲要做“慈父”,认为在陪伴、呵护下长大的孩子,最健康、最有力量。与传统的“管教”不同,“全参与型父亲”主张教育孩子的时候,用激励、赞赏,代替规训、惩戒。

        这套绘本,便是鼓励全参与型父亲的绘本。在貌似平常的亲子互动中,传递着我们倡导的理念。

        作为多年从事儿童青少年教育的学者,我对教育有着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包括提出了“赋权型性教育”的理论。五部绘本,也融入了我的教育理念。

        《爸爸陪我玩》中,爸爸是贴心的陪伴者。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父母充分的、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中最重要的力量。绘本中,科学馆门前的队伍,多数是妈妈陪孩子,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全参与型父亲”要求父亲也承担陪伴职责。

        《爸爸有办法》中,爸爸是机智的引导者。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不应该靠严厉的“指导”,而应该靠一个个趣味的游戏、快乐的亲子互动,让孩子在爱与幸福的拥抱中成长。

        《搞笑的爸爸》中,爸爸是细腻的呵护者。逛公园的时候,他时刻操心着孩子的安全;玩游戏的时候,他用自己的“失败”培育孩子的自信、快乐;孩子被老师批评了,他会及时肯定孩子,知道孩子所谓的“淘气”其实是“活泼”。这个绘本的另一个亮点是:爸爸和孩子一起规划人生。我相信:从小培养了远大人生目标的孩子,更可能经历充实、自信、积极的一生。

        《小壹是个小天才》中,爸爸是一位睿智的教育家。无论孩子做了什么,他永远是赞赏、肯定。这也是我的教育理念:相信赞赏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者应该发现孩子无穷的潜力,相信孩子在被赞赏中会变得更加优秀。即使孩子犯了错误,我们也应该从积极的方面肯定、引导他。而且,在赞赏中长大的孩子,也会赞赏别人,这个绘本中孩子对妈妈、爸爸的赞赏,促成了亲子间正向的爱的流动。

        《我好想爸爸》中,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回报了爸爸的付出。孩子对爸爸的深厚感情,是对爸爸爱的回报。我们看到了亲子间的思念、亲密,滋润着彼此,看到了成长着父亲和孩子,看到了生命中最宝贵的温情。

        作为一名性别学者,绘本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反思和挑战,也贯穿始终。“全参与型父亲”本身就是对传统性别模式的挑战。在《搞笑的爸爸》中,否定了“男人都是粗心的,只有女人才是细腻的呵护者角色”这一性别刻板印象;在《小壹是个小天才》中,修水笼头的是妈妈,不是爸爸,挑战了“干体力活儿的都是男人”这类社会性别刻板印象。

        绘本画图之始,我也请编辑向插画家卢福女老师转达了我的愿望:避免强化性别刻板印象的着装、色彩、表情、姿态等。

        当孩子从小看的书,不再复制性别刻板印象的建构,他们未来才可能成为性别平等、自由快乐的一代新人。

        五本书中的教育理念,是否真的对孩子成长有好处? 在这样的父子关系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会怎么样?

        绘本中的“小壹”,是我的儿子,他今年24岁了。五个绘本中的故事,完全取自我和他的生活,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

        《爸爸陪我玩》,是他上小学前那个周日的真实生活记录;《爸爸有办法》中的每一个诡计,都是我当年对他用的,效果真的很好;《搞笑的爸爸》里,那“三位一体”的亲密方式,当年是疗愈我身心的亲子妙方;曾经的暴跳如雷,也确实是我的“黑历史”,生活中我也确实向儿子道歉,求得了他的原谅;《小壹是个小天才》中,他确实满屋扔纸、扔水果,在墙上画画,而我也确实永远用赞赏的态度回应他;《我好想爸爸》中的故事,发生在他8岁那年,我去台湾访学两个月,出发前两周,他拉着我的手说“从今天起,到你离家,你就是形,我就是影子,我们形影不离”。

        今天,24岁的“小壹”,积极,自信,快乐,学习和生活能力都非常强,和父母的关系非常亲密,正在美国一所名校读博士。确如《搞笑的爸爸》中,他在幼儿园时便树立了“成为一个科学家”的人生理想,这个理想今天仍然激励着他。

        从他出生到读大学离家之前,我尽量将所有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和他在一起。不只是为了他,也为了我自己。陪伴,对于双方,都是幸福的。

        作父亲,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体验,儿子是我人生中最骄傲的部分。

        我用学术指导着生活,也用生活发展着我的学术。

        发生在我和儿子身上的美好故事,也一定可以发生在所有的父子之间。

        这,首先需要父亲们付出努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