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8月24日 星期三

    保护大象,保护自然生态,也是在保护人类文明的正义、良善、尊严之“根”。

    生态文学的“根”

    林跖蓝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8月24日   11 版)

        《天根》,[法]罗曼·加里著,王文融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69.00元

        不同的生态文学虽在提倡“保护生态”这个大前提下始终保持一致,不过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天根》被誉为“第一部生态文学作品”,小说写于1956年,讲的是一个曾在纳粹集中营待过的法国人,在非洲从事大象保护工作的一些事迹。作者罗曼·加里是俄籍犹太人,二战期间参加过空军,曾转战至北非一带。北非经历或许给了罗曼·加里以相当灵感。《天根》以各种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不断切换的视点,不仅塑造了莫雷尔这样一个保护大象的“狂人”,也将社会生态包括历史背景作了全景式的呈现。

        作者围绕莫雷尔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间有神父、政府官僚、殖民者、非洲民族主义者、猎人、商人、记者等等。这些人对莫雷尔的保护大象的种种“过激”行为态度不一,而有的最终被他感化了,也加入到保护大象的队伍中来。战争是此书最为重要的叙事背景,女主人公米娜的存在是对战争最强有力的控诉:她是莫雷尔的忠实追随者,二战中,她的父母死于柏林轰炸;作为德国人,她曾爱上过一位俄国军官,之后离散;走投无路之际,她先后被收养她的堂叔及俄国占领军强暴,沦为陪酒女郎,成为世人眼中的“妓女”……无论是关于莫雷尔还是米娜的经历,作者写的都是战争对个体生命、尊严、自由的践踏。而他们二人也恰是因为经历过这一切,才以激烈的姿态和义无反顾的决心,投身于保护大象这样一种充满象征意味的事业。

        书中有个段落使人触目惊心:“他的确找到了理想的商品……在膝盖下约二十公分处割下大象的腿,从脚开始的这段皮经过加工、镂雕和鞣制之后,用来做字纸篓、花瓶、伞架、甚至香槟酒冰桶……莫雷尔攻打他的仓库时,在里面找到了八十只经过镂雕和处理的象腿……这些腿直立在库房中,好似一群奇形怪状的幽灵,令人想起噩梦般的图景,消失动物的图景。”这是一幅关于“自然大屠杀”的图景,亦是通往莫雷尔、米娜这些战争幸存者内心破碎惨烈记忆的索引。不言而喻,保护大象,保护自然生态就不仅仅是在保护自然之“根”,也是在保护人类文明的正义、良善、尊严之“根”。

        在旁人眼中,莫雷尔他们的固执“超出了人的限度,他们的坚忍,他们的要求开始变成某种无限的、不可能的东西,他们即将完全消失在虚无缥缈的追求中。”关于这种宗教般的“疯狂”,莫雷尔自有其道理:“你还记得古生代初期史前爬行动物头一次从泥沙里爬出来吗? 它开始自由自在地生活,不用肺呼吸,等着长出肺来? ……它是我们大家的祖先,无论如何不该忘记它。没有它,就没有今天的我们。毫无疑问,当年它胆子够大。我们也应该试试。这就是进步。”这段话其实也道出了《天根》的独特之处,即作者并未将现代文明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反思与批判,而是将生态意识纳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图景中,认为治疗文明弊病的良方,指点文明迷途的方式,仍然要通过思考甄别什么是“进步”,什么是“文明”去获得。而尤为重要的是,现代人文精神其实已经赋予了人类自我批判与自我更正的力量。在此意义上,直到今天,《天根》也仍然是一部充满现实意义的作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