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预计有3300万人到访巴黎。当地一家步行旅游公司决定改变同类线路以男人遗迹为主的局面,推出了以“巴黎妇女”为名的游览线。
德国之声的记者跟随导游来到左岸,参观了妇女出版社,这是欧洲第一家妇女社,由安托瓦妮特·富克创办于20世纪70年代,以声援343位妇女就堕胎权联署、西蒙娜·德·波伏瓦执笔的《三四三宣言》。
在另一条街上,导游指着一间洒满阳光的公寓说,在19世纪90年代,多产作家科莱特(Colette)和她的第一任丈夫、出版商兼编辑威利住在这里。
“科莱特在这儿写了她的第一批书,很畅销,可出版时署的都是威利的名。”导游米娜·布里昂告诉听众,“维利还经常把科莱特关在房间里,一关就是好几个小时,让她努力工作,出产更多的作品,因为丈夫在利用她的才华赚钱。”
接下来是乔治·桑(George Sand)的故居。她是第一个为《费加罗报》工作的妇女,写了80多部小说,交往众多男女,其中包括大钢琴家肖邦。
她本名阿芒蒂娜·露茜尔·奥萝尔·迪潘,可“出版商说,如果她用男人的名字,就能卖出更多的书,于是她成了乔治·桑”。布里昂说,“她也采用了作为男性的另一个自我。她的着装变得男性化了;她在公共场合抽烟斗,还设法取得了穿男装的许可证,而这在当时是非法的。”
巴黎妇女游的创办人海蒂·埃文斯说,大部分线路介绍的都是男景点,以亨利四世、拿破仑、雨果或路易十四为重,至多是好国王加坏王后、好先生加坏情妇的搭配,“都在颂扬英勇的男人,而妖魔化妇女”,因为好女人在巴黎是隐蔽的。在巴黎的6000条街道里,有4000条以男人命名;用女人命名的只有300条。
雕像也绝大多数为男人所有。极少数女雕像在很大程度上是寓言式的形象,并不代表具体的某个妇女。卢浮宫的50万件藏品也只有大约300件出自女艺术家之手。
导游布里昂说,直到2017年,经过多年的请愿,才有第一位女作家进入了法国高中的必读书目。中华读书报当时报道了拉斐特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1634-1693)以所著宫廷传奇《蒙庞西耶王妃》(La Prin⁃cesse de Montpensier)入选,从而与雨果、福楼拜和巴尔扎克等男作家同获重视的消息。
今年,奥兰普·德古热(Olympe de Gouges)也入选了高中教科书。1791年的大革命期间,她发表了著名的《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巴黎妇女游中唯一的外国人景点是美国侨民西尔维娅·比奇创办的莎士比亚书店。1922年,她首次出版了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却在今天基本上被遗忘了。书店原址外的一块纪念牌没有提到比奇是谁。上面只有乔伊斯的名字。
埃文斯说,她尽力避免在妇女游中提及女权主义,以使这条线路向更多的人开放。
“重要的是明白,女人和男人一样,也有能力达成不凡,取得成就。这也是对历史更公平的理解。”她说。 (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