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

    让“生僻字”不再“遭冷眼”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8月10日   20 版)

        国家标准委联合有关部门7月28日发布新版《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标准共收录汉字87887个,比上一版增加录入了1.7万余个生僻汉字,不仅收录《通用规范汉字表》全部汉字,还可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献、科技等专业领域的用字,能够满足各类使用需求。

        《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推出,其目的在于为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中文信息处理能力、满足姓名生僻字人群用字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标准保障。无论是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都需要中文编码的标准化。

        现实生活里,“生僻字”往往会“遭冷眼”“受冷遇”“不欢迎”。这其中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一种情况是,“生僻字”虽然录入系统也能“打出来”,可是比较复杂,有的是录入十分麻烦,有的是需要“偏旁拼接”;一种情况是,电脑里根本无法输入“生僻字”,无论是使用拼音打字法还是使用五笔打字法,都找不到“生僻字”。于是,在各种信息公共服务中,“生僻字”遭遇冷眼也就在所难免了,因为“生僻字”确实给服务部门出了个难题。

        这里有两个比较经典的例子。一个是,在蚌埠怀远县古城乡庙荒村,有着上千名村民,他们都姓“钅且”(音同“池”)。因为这个字在电脑上打不出来,要想用他们自己的名字存款、买房,都办不了,只好用媳妇的名字。庙荒村的干部说,这个怪姓本应写作“鉏”,在推行简化字后,“鉏”被简化成了“钅且”,结果电脑上无法打出,给他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一个是,据报道某地蔄女士因为生僻姓氏的缘故,存折被冻结。“蔄”姓氏,确实生僻。据悉,以往采用“手写”在银行存取款没有问题。后来用电脑办公,由银行电脑来录入储户信息,银行的电脑打不出“蔄”这个字,就想了个办法,用拼音代替“蔄”字。根据政策变化,“使用拼音代替姓氏”办理的业务被叫停了,尴尬的事情也随之而来,存在银行的钱取不出来,连银行卡都被冻结了。

        其实,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很多。“生僻字”虽然“打不出”或者“很难打”,但是“生僻字”也是“合法字”,既然是合法的,就不能拒绝“生僻字”的使用。而且一些公众为了名字富有个性,也想“使用生僻字”。而更需要关注的是一些“老地名”里不乏“生僻字”,由于电脑“不会书写生僻字”,给服务和管理都留下了遗憾和问题。

        信息时代,录入系统不能不会“书写生僻字”。在科技已经很发达的当下,解决“生僻”字的问题并非无路可走。关键是姓氏可以“生僻”,但公共服务不能“冷僻”。面对“电脑打不出来的字”,需要多些民生情怀,要么及时更新办公电脑的字体软件,要么采用“拼凑偏旁”的办法,要么科研机构等需要组织字体专家研究一下,将“电脑不会生僻字”的问题彻底解决。

        《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是中文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基础性标准,对汉字和我国多种少数民族文字进行了统一编码,这从技术规范的层面以及满足公众诉求的层面,给“生僻字的使用”打开了一个宽广的通道。

        中文编码字符强制国标,让“生僻字”不再“遭冷眼”,维护了“公众使用生僻字”的权利,也倒逼研发部门去积极破解“电脑打不出生僻字”的难题。

        江苏省徐州市 郭元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