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

    “观日文丛”新书座谈会在京举行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8月10日   02 版)

        本报讯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今天,我们如何谈论日本?”座谈会近日在鲁迅书店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专家共聚一堂,探讨“观日文丛”的学术价值与出版意义。

        “观日文丛”是由赵京华教授主编的学术随笔丛书,旨在对中日两国民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尽绵薄之力。这次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推出的四册图书包括:赵京华著《思想构筑未来:中日思想文化读书记》、王中忱著《地之缘:走读于中日之间》、张明杰著《海东游艺:中日文化交流纵横谈》以及陈言著《万壑有声:中日书间道》。丛书收入文章的共同特点之一,即以中日近现代思想、文化、艺术的关涉为主题,从东亚区域的视角出发,侧重挖掘和描述中日之间多被遗忘的各种复杂关联,以及当代日本文化的众生相。特点之二,即对学术之外的现实关怀。在当今扑朔迷离、复杂多变的东亚局势下,以文化搭桥促成民间的对话互动,是达成相互理解与信任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国家意识形态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感之间,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发声,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中国知识界应当在更开阔的视野里讨论存在的困境与精神难题。”学者孙郁认为,这套书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史与艺术史的资料,知识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好多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同时对于日本侵华战争以来历史的认识有很多启发。比如,陈言的《在思想连锁中发现“北京”》对王升远先生学术研究的理解和做出的判断,给人很大的启发。王中忱书中的《民族意识与学术生产》对于禹贡派学人的疆域史观与日本的“满蒙”言说关系的考察很有学术性,而且能打开我们思考中国现代学术史学的一个窗口。

        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认为,此套丛书的名字叫“观日”,作者的姿态很低,但视野开阔。黄乔生发现,作者对鲁迅研究特别是对鲁迅与日本相关史料的挖掘成果很多,引人注目。清华大学日语系教授王成认为,写学术随笔的功夫并不小于学术论文。整套丛书以学术随笔的方式呈现,事实上是学术研究的结晶。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