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秦文君16岁时就去了黑龙江大兴安岭,在那里当上一名伐木工。冰天雪地的大兴安岭,让一个上海的少女在那里经受了大自然的考验,同时在那个军垦农场的艰苦环境里经受了社会的磨砺。她用写作抒发满腔的情愫,宣泄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不断地成长。好些年以后,在她工作的编辑部发生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广东的少女突然出现在编辑部,说是读着秦文君的作品从这么远的地方赶到上海来的,她决心跟秦老师一样克服磨难,去争取成功。
确实,在秦文君回顾走过的生活道路时,黑龙江这个地方特别能激起她思绪的浪花。黑龙江是她事业的起点。
回顾往事,有一种浪漫的乐趣,而当年的跋涉实实在在是沉重的。上海的16岁少女,还仅是嚼着口香糖,打着花阳伞,“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年龄。那时的秦文君们,却要去遥远的黑龙江——令生理上成熟的成人也畏怯的地方,自己挣口粮吃了。北上的火车开动起来,同行的伙伴都哭了,不论是女的还是男的……秦文君却在笑,这好像很不合时宜。她从小要强,不愿示弱,而哭,不正是软弱的表现吗? 她曾是机关家属大院里爬气窗“冠军”,同时还是“摔跤高手”。为了保护两个弟弟,她把强悍的男孩子一个个扫平。她趴在火车窗口与送行的父亲坚持对笑着。
在北大荒,每逢过节过年是哭的好机会,姑娘们低泣,小伙子们则高声嚎啕。秦文君呢,找来一块搓衣板,放在双膝上,写起小说来,像个局外人。在搓衣板上堆起厚厚的一叠纸。她要写长篇小说了,10万字,20万字,30万字……她真的写。写啊写,她收获了不知多少叠的废稿。是的,她在收获,某种意义上是废稿,另一种意义上就是果实。
1981年的某一天,是秦文君生活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倾注着她浓浓心血的《闪亮的萤火虫》等两部儿童小说发表了。这两部作品表现的都是北方农村孩子的生活。创作这两部作品时,秦文君已回到上海,可是她时时不由自主地在温习北大荒一所简陋小学一位普通老师的角色,她把昔日自己那班学生娃一个个领到读者面前,告诉你这些孩子的天真、苦难、不幸和可爱。奇怪,作品没有非常跌宕奇巧的情节,却能让你难以释卷。这两部作品语言清新风趣,充满北方的乡土气息,细节真切朴实,让你笑,让你哭,还让你回味。小说中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这位年轻女教师的身影,但是秦文君的柔情爱意贯穿了整部作品,刚毅的性格和似水的柔情,两者截然不同,却和谐地统一在她身上。
八十年代中期,我第一次看到秦文君,是她来我们编辑部找一位同事说几句话。她悄悄地进门,微微地笑着,说完话就转身离去了。让人感觉她很有礼貌,尊重人,不愿打扰我们,不愿破坏编辑部宁静的气氛,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她用业余时间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习,获得优秀的成绩,取得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文凭。她受到社长的表彰,还获得奖金。大家都祝贺她,这件事情让大家都难忘,钦佩她的精神。
一次,我在《少年文艺》编辑部刚审完她的一个小说,我感觉非常好,在社里花园碰到她,就立刻告诉了她。她谦逊地让我提意见,真诚地问我,这个小说究竟怎么好? 好在哪里? 我就说,读起来很生动,人物形象很鲜明,而且语言幽默生动,孩子们肯定喜欢,我们《少年文艺》就需要这样的作品,希望你多给我们写。我不喜欢说“崇拜”别人,但是我觉得崇拜一个同龄人能让自己有更大的前进动力,所以我告诉她:“我祟拜你。”
但是,她渐渐又要面对另一种“威胁”——生育孩子! 这件事把许多有才华的女性逼进了家庭“死角”,她目睹有的人“安居乐哺”,才华丧失,有的人“拖儿带女”,难有作为。
不要孩子! 她这样宣告。这个不要孩子的决定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连与秦文君相互最理解的那些女伴也坚决反对。事情发展得富于戏剧性。一次在某地开会,几位女伴开玩笑地硬逼着秦文君买下几套小娃娃衣服。大家下一次重聚时,秦文君真的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千金。秦文君三日两头收到有趣的玩具、漂亮的祝福卡。从家人到同事,从少年读者到亲密伙伴,都为她高兴。自然,大家也担忧一个事实的到来:秦文君渐渐与儿童文学疏远,在以后的少年读者心目中变得陌生。
请不要担心,小时候的爬窗冠军和摔跤高手,如今又干出了让人惊讶的业绩。她在整个产假和哺乳期间,文学创作活动依然活跃,连连有新作问世,甚至比以往还多。“中华儿童文学大奖赛”得奖了,少年报告文学大奖赛得奖了,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得奖了,《少年文艺》读者投票推选的“好作品奖”,得奖了。
秦文君家有了那么多好玩的玩具,大多是她买给女儿的。那只最大的兔子,行李袋里都塞不下,是秦文君从厦门一路抱回家的。她没有在“孩子关”的前面滞留,克服了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障碍,越走越欢快。瞧吧,她的长篇小说《16岁少女》出版了,又获得热烈的好评,显示了她文学创作的又一个高峰。
二
一个少年读者这样说:读秦文君作品,就像有清清的明净溪水流过我的心灵,让心感到安宁。
秦文君的作品就是这样深入地影响着小读者的心。从最早的《闪亮的萤火虫》《变变变》《少女罗薇》《永远的玛丽娅》《失群的中学生》《四弟的绿庄园》《告别裔凡》等开始,她作品的主人公都是来自日常生活的普通人,但这些作品亲切地反映了少男少女们内心的激荡起伏。她对这个世界的观察那么细致,许多坎坷、磨难,少男少女们受到的不公正对待,甚至生活的绝望,一一呈现。但是读着她的作品,能感受到她给少男少女们带来的抚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幽默、鲜明,大都和读者成为了朋友。当然,读者们也和秦文君有了更多的神交。
而发生广东女孩来上海找秦文君那事的时候,秦文君刚好怀孕在家里待产。同事们商量着要不要通知她;后来想想,还是告诉她吧,就跟她说她不用过来,我们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可是她很快就腆着大肚子赶过来了,在编辑部接待了那位少女,而且更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把少女带回家,安顿在家里,一直接待了三天,直到少女自己想着要回去。少女很满意地感受到秦文君对她的情谊,她非常激动。
其实这里所说的秦文君与读者的交往故事,在她说来是常有的事。对少年朋友由衷的热忱,曾使她在一个严冬的清晨,跑进火车站,裹着厚厚的鸭绒大衣,艰难而勇敢地从好几列火车肚子下钻过去,再吃一个小时寒风,从一趟晚点的火车上接下编辑部学习班邀请来的一个小学员。
一个报刊社在青岛办夏令营,很有特色——一个作家带一个小营员,秦文君也参加了,把一个中学生从南方带到北方,完了后再从北方带回南方。一路上从住宿到吃饭都细心张罗,甚至把自己的家当成了旅馆。小营员的心跟秦老师贴得紧紧的,把只愿藏着自己品味的事情全告诉了秦老师。
秦文君就是这样朴实而热情地跟少年们交着朋友,担任着少年朋友们的代言人。在《四弟的绿庄园》中,她呼吁让少年能够自由健康地成长;通过《永远的玛莉亚》,她呼吁让每个孩子获得正常的爱。同时,她也深深地为《失群的中学生》《少女罗薇》中主人公的心理缺陷忧虑,真诚直言的作品让少年朋友们心胸豁然开朗。
秦文君始终尊重孩子,愿意听从孩子自己的意愿,从不强迫他们接受什么。比如有一次,她为自己的女儿准备好了外出旅游的所有的准备工作,只待出发就可以,但是小小的女孩就是不愿出发旅行。秦文君并不生气,也不强求。孩子不愿去,她也就取消了这样一个母女同行的计划。她给孩子们带来阅读的快乐,以及由阅读的快乐引发的更多的快乐。她将自己的别墅拿出来,建成“小香咕阅读之家”,在这个乐园里边,孩子们自由自在,可以阅读,可以表演书中的故事,可以听秦老师讲故事,可以听评论家、编辑们讲好看的故事是怎么来的、漂亮的图书是怎么编出来的,大家在别墅的客厅里随意地坐着华丽的大沙发,享受着漂亮的布置、装饰可爱的玩具和飘着书香的书本,还有蛋糕巧克力水果咖啡香茶,都是为客人们精心准备的。
三
在《少年文艺》编辑部,我们成为了同事,她依然每天静静地进办公室,悄悄地落座,然后默默地看稿,在她手中发掘出许多的优秀稿件,培养了不少的年轻作家,后来都成为我国儿童文学界的知名作家,比如曾小春、张玉清、彭学军……等等。在大家兴致勃勃地大声聊天的时候,一般不大听得到秦文君的声音,她会比较专注地想着自己的事情,但是一旦她加入了聊天,就能显示出她的多才多艺和多样化的兴趣,没说几句话,她就会成为聊天的中心。有她在,编辑部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热热闹闹的,大家听她谈论各种趣闻,用“秦氏幽默”解说四面八方来的有趣的事情,以及她对各种事物的独到的认识。
她的才华还表现在多方面,比如说烹饪,大家聚会的时候,她可能是一位掌勺的大厨,能够给大家烹制出几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让大家赞不绝口。
我们都很年轻的那个时候,上海儿童文学界常有举行欢聚派对的日子,某一次舞会上,秦文君边上突然出现一位英俊潇洒的小伙子,事后她介绍说是她的男朋友,她还称这位年轻人为“老戴”,大家不禁都笑起来。这位“老戴”当时似乎留有一些漂亮的小胡子,眼神炯炯的很有光采,具有我从小看过的文学作品中的哥萨克骑士的风采,我想如果他骑上马,一定能够驰骋满世界,挥舞马刀冲锋陷阵。他的潇洒让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具体的情形是这样的:秦文君在那个舞会上默默地坐在那位小伙子边上,大家起先还都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想当然地以为又是一位她帮助《少年文艺》新发现的优秀作者,我们大家还都端着编辑的架势跟这位小伙聊天;秦文君在旁有些羞涩地微笑着,朦胧的舞厅里能看到她十分幸福的神情。他们结婚以后,那时年轻人的房子都住得不宽畅,但是她和“老戴”一同把自己的小屋装扮得很有情调,一些小小的摆设和挂件体现了好品味。凡是到过他们家里的人,都被富有韵味的布置所打动,为这对双双都充满才华的夫妇给生活带来的装扮而称赞不已。
在编辑部看稿,一些编辑由于目光略有欠缺,对好的稿子不一定能认识到,或者是有时候在疲惫的时候会比较粗糙,把好稿子给扔进了废纸篓。这个情况秦文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我们大家说起发掘好作者好稿子的时候,她会脱口而出说到有的好稿子是从废纸篓里捡回来的。这个也让一些不太负责任或者缺乏鉴赏眼光的编辑汗颜,同时,也让我们的编辑部各方面的工作更细致。
1990年,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了一个全国性的儿童文学研讨会。这个会议虽只是由上海的一家出版社举办,但是影响遍及全国儿童文学界。
会议组织者在会上提出了“呼唤杰作”。于是大家积极地拟定自己的创作计划,秦文君也是其中十分活跃的一位。会后,出版社很快就推出一项成果:编辑了第一辑“巨人丛书”。秦文君的《男生贾里》是其中一本很有光彩的长篇小说,为“巨人丛书”增光添彩,是其中的一颗明珠。这部小说以后陆续发展成一个系列,并且影响了整整几代人,其中的“贾里”和他的双胞胎妹妹“贾梅”,还有他们的同学“鲁智胜”“林小梅”等等都成为这一个时代的少年读者的好朋友、好伙伴。从此,秦文君不但为更广大的评论家、作家和编辑所认识,在整个90年代,一直到进入新世纪后的20多年,她的《男生贾里》系列为她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以她的这种幽默的风格为主打的儿童文学创作,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大家纷纷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