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编辑被人们称为杂家,这是由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的。编辑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环节,缺一不可。
一直以来,编辑被人们称为杂家,这是由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当你拿到一部稿子,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学术著作(除去专门学科的专著),内容不会只限于一个领域,而是涉及方方面面。这样一来,编辑在对书稿进行审读加工时,必须具备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识。否则就看不大懂,无法判断书稿的质量,也就谈不上编辑加工了。
编辑需要具备的这些知识,除了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获得一些外,更多还是在编辑实践中用心学习不断积累起来的,所以审读书稿有一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这也恰恰说明,真想当好一名编辑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实践和磨炼的。
但是,仅仅掌握了这些方方面面的知识就能做好编辑工作吗? 我以为还不够,还需要学会一些编辑必备的基本知识,如会画版式、批格式,熟悉字体字号,会安置各式各样的图片和表格,知道不同开本的尺寸,了解印装的整个过程,会选用合适合规的正文用纸和封面及环衬用纸,能计算出不同的用纸量,并了解它们的价格,知晓印刷工艺和制作费用,并能在准确统计出一切费用的基础上,算出图书的直接成本,给出合理的定价。
这些知识也属于编辑作为杂家应掌握的范畴,且都不是课堂上老师会教给你的,只能在工作中向老编辑学习,并作为一个有心人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不掌握这些知识,便只能依靠出版部门的帮助,你只能做到书稿发排,而后面的工序全不了解,那做出来的图书不管是什么样子,你都得接受,但书上面明明白白署着你作为责编或主编的名字,这该多么遗憾啊! 可见,由一部书稿变成一部图书,不仅需要编辑利用已掌握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对书稿做恰如其分的文字加工,而且还会根据书稿的内容和不同的读者,应用编辑必备的技能,给书稿配上各种大小不同却又整齐划一的字体和适宜得体的全方位的包装呈献给读者。这是一个编辑应该做的。
2011年,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且一直支持我做好编辑出版工作的老先生,我决定主编一套丛书——《想念大师丛书》,并以《想念季羡林》为开端。经过一段紧张的组稿和催稿之后,终于拿到了27篇文章。为了能赶在当年八月(季先生出生于1911年8月6日)出版,我开始了紧张的编辑工作。那时候拿到的大部分是作者的手稿,我在做完基本的文字调整和润色后,便开始在文稿上批格式。如首先确定开本为16开(165×240mm),版心125×195mm,正文用5宋,每面排28行,每行排29个字。正文标题一律上空一行齐头左起用2号新宋体,作者名一律用小4仿与标题空3行右起尾空2字。二级标题一律用3号新宋居中占2行。引文一律用5号仿宋体,采用首行回4空2格式。注文一律篇末注,用6号新宋体字。书眉文字改排于单双面书口,采用竖排,双面书名在下,单面篇名居上。经过这样一番规划,排出来的校样可谓齐整生动,疏密有致,秩序井然,眉清目秀,已经看到成书的模样了。为了整齐划一,我采取了每篇文章单面起的排法,这确实给编辑工作增加了一点难度。我对结尾在单面的文章,要么进行压缩,使其结束在双面;要么增加一些内容或添加一张照片,好让它在双面结束。这样一来,虽然在稿件处理上颇费周章,但版面更加清晰醒目,秩序井然。另外,考虑到印制成本,我把彩色照片都集中在前半个或前一个印张,而不是分散在书中,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做好了这些事,编辑工作还没完,该考虑全书用什么纸和采用哪些印制工艺了。当然了,你若是一个新手或是一个不愿费事的编辑,做完上面的工作,甚至可以不用自己批格式就交给出版部门了。但若是这样,说明你在编辑审读过程中,根本没有想到这部书稿最后成书的样子。而热爱这一职业的人,一定会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对自己的产品有全方位的把握和要求,不但要做好编辑加工,设计出赏心悦目的版式,还要印制精美,成书漂亮,且富有个性。为达此目标,编辑必须在用纸和封面设计及印制工艺上有明确的要求。当然了,一定要了解纸张的价格和印制工艺,以控制印制成本。
《想念季羡林》正文我用的是80克画刊,薄厚适中,发一点米黄色。封面用的是230克白卡纸,在封面和封底采用部分印金专色并过油,在上面配上作者头像和书名,以凸显作者的风采并吸引读者的眼球。除此之外,只用了一个专色和黑色,形成了全书朴素和大气的风格。书中前后配上120克的酒红色雅纹单环衬,费用低廉而尽显端庄大方。书出来后,我和作者都很满意。确实是我想要的样子。而且整个制作成本适中,定价合理,早已售罄。顺便说一句,这套丛书我一共编了十部,除《想念周一良》编好后因故未能出版外,其他都先后面世了。而且每本书都保持在12.75个印张(204面)左右。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厚此薄彼,但在组稿和编辑加工方面确实费力不少,懂行的人当会知晓。
其实,不同类型的书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纸张和印制工艺。如果是一部畅销书,印数大、读者多,定价不宜高,印制工艺除封面可四色加特种工艺外,均不必考究。这样做能降低成本,定价便于大众接受。相反,如果是比较严肃且价值很高的学术专著或历代重要典籍,读者多为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印数不多,但会流传久远。那我们在选择用纸时,无论是正文用纸还是封面和环衬用纸都应该考虑经久耐用,美观大气,质感突出。而印制工艺上则应使用减法,不要花里胡哨,而应简洁大方。可以使用贵一些的纸,但印制工艺要简单。只有这样,才可以降低印制成本。我参与主编和制作的《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丛书》纸张比较考究,定价高于一般图书,但先前出版的已基本脱销。因为该丛书皆为新辑佚的重要典籍,且大多为首次出版,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
编辑工作确实很杂,要想真正做好这份工作,不光是要用心掌握尽可能多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完成对不同内容的稿件的审读加工;同时还要学习掌握诸如字体、字号、版式、开本、纸张、印制工艺和印刷成本,包括计算出成书的直接成本,以给出合理的定价。编辑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环节,缺一不可。
(本文作者为新世界出版社编辑)